基本面长期看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储
美国农业部5月报告显示,2018/2019年度中国供给缺口再次扩大至315万吨。长江和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正在向新疆集中。2017年,新疆产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受制于新疆的自然条件,棉花种植面积难有明显增幅。未来两三年内,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不会有明显变化。按照当前的供给格局(进口量不增加),2019/2020年度国内将出现实质性供给缺口。如此推算,下一年度中国增加进口的概率非常大,从而对全球棉价有一定支撑。
现货市场持续“高温”
国内现货价格涨势明显。328棉花指数进入5月开始止跌回升,截至本周四的涨幅为1210元/吨,其中,仅5月16日以来上涨幅度高达1118元/吨,贡献了5月份 92%的涨幅。
除却**周成交率较高之外,储备棉轮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低迷时成交率甚至低于40%。然而,随着郑棉价格大涨,储备棉竞拍热度直线上升。上周以来,储备棉挂牌资源中疆棉占比持续增加,但依然未能使竞拍降温——地产棉****成交,平均加价幅度*高达1327元/吨。同时,新棉销售进度继续加快,与上一年度的差距明显缩小。
后期重点关注天气因素
目前距离储备棉抛储结束至少还有3个月,按照当前****的成交率、8月底结束抛储计算,本轮储备棉轮储成交量约268万吨,与2016年轮出量相当。如果今后的成交率一直维持****,那么,在新棉上市之初,储备棉轮出显然会减缓新棉的销售进度,出现类似2017年的情况,这将对新棉价格造成明显压力。如果成交率回落,那么,抛储期间的棉花价格将难有明显涨幅。
本轮郑棉上涨由天气因素引发。目前属于棉花生长早期,天气好转后还可以再进行补种,后期天气才是关键,现阶段很难判断天气因素对棉花产量产生多大影响。不过,恶劣天气无疑增加了棉花的种植成本,今后也会是国内棉花市场的炒作热点。
总之,国内供需基本面的转变是市场借由天气发力的根本所在,经过本轮上涨,国内棉价显然已上新台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阶段国内供给充足的局面,尤其是在距离抛储结束至少还有3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