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兵团棉花质量管理系列述评之五

百检网 2021-12-15

降低杂质是保障

——全面加强兵团棉花质量管理系列述评之五

    之所以说,降杂是提高兵团棉花质量的保障,是因为杂质的多少,是衡量棉花质量优劣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且是一个*难控制的指标。一个杂质,小到只能以微克计量,但危害甚大,事关棉花质量,事关纺织品质量,甚至影响到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的声誉。

    棉花的杂质,一般是指棉秆、铃壳、叶屑以及“三丝”。而所谓“三丝”,则是指化纤丝、麻棕丝、毛发丝等异性纤维。“三丝”被纺织企业称为*挠头的公害,也是棉花产业的“顽症”。兵团人种植了60多年棉花,从上到下,没有一年不强调杜绝“三丝”,但时至今日,仍未能杜绝。所以说,降杂不仅是提高棉花质量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客观上讲,兵团每年种植棉花八九百万亩,总产一百四五十万吨棉花,从采摘、运输、加工到*终销售,要经过若干个大的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混入“三丝”,想要杜绝,绝无可能。如果我们把每个环节做得细些、再细些,尽可能降低“三丝”是应该做到的。我们必须把杜绝“三丝”作为质量管理的一个目标。

    应该说,兵团人种植了几十年棉花,对如何杜绝“三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人工拾花时,必须做到“三白”才能进地,即头戴白布帽,身挎白布兜,地头白布袋装花。同时,还有行之有效的禁止牛、羊、狗等动物进入棉田的配套措施。总之,在采摘、包装、晾晒、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实行全程管理,严控异性纤维混入。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杜绝“三丝”的经验,对兵团棉花质量稳步提升,树立良好声誉功不可没。

    随着植棉面积扩大,人工成本增加,机械采收得到迅速推广,兵团70%的棉花采用机采。然而,机采棉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的同时,也给棉花杜绝“三丝”设置了新难题:原来人工采摘棉花,运用了几十年且行之有效控制杂质的举措在机采棉上不大适用了。

    这是因为,多年来,兵团棉花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亩均地膜使用量达5.8公斤左右。据测算,兵团棉田地膜残存量亩均达25公斤至40公斤。大量残膜一方面影响棉花产量,另一方面残膜在机采时容易被吸入、混进籽棉中,即使加工环节增加清理工艺,也难以彻底清除。

    残膜,给杜绝“三丝”增添了新难度,也对全面加强棉花质量管理设置了新课题。为此,兵团各植棉团场综合施策,一是从源头上“清”,即把清理棉田残膜作为一项硬指标;二是从技术上“减”,推广使用0.01毫米及以上厚度标准的地膜,便于回收,减少残膜混入;三是从管理上“控”,把每个环节做细,控制残膜混入籽棉。

    2014年,兵团制定的《加强棉花质量管理指导意见》提出,严格籽棉“四分”管理,严格机采作业技术规程,严格打模运模管理,建立健全机采管理制度,以达到降杂、提质的目标。

     兵团农业局在南北疆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机采、加工等成熟经验。这对规范机采、卸花、堆垛、打模、运输等行为发挥了引导作用。据2016年度《兵团棉花公检报告》显示,兵团棉花主要6项质量指标中,轧工质量、平均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4项指标均高于上年,轧工质量、平均长度、整齐度3项指标为近3年*优。更值得一提的是,中高端客户反映,兵团棉花一致性好、异性纤维少、可纺性好。实践说明,虽说控杂难度大,但管和不管,严管和松管效果大不一样。

    据了解,2015年,八师石河子市针对机采棉特点,**在新疆开展机采籽棉检验和籽棉含杂率等分级标准制定工作。2016年,该师市加工皮棉47万吨,纤维长度28毫米及以上占比99.1%,且棉花质量达到了无“三丝”水平。八师石河子市棉花质量优、信誉好、销售快、价格高,棉花产业开始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举转变。

    如今,兵团瞄准世界**棉花质量水准,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等质量标准将大幅提升。其中,异性纤维含量将达到N级标准。这仅仅是*低标准,我们的*终控杂目标是杜绝“三丝”。

    全面加强兵团棉花质量管理,虽说杜绝“三丝”是难点,但只要我们形成人人宣传讲质量,人人履职抓质量,人人监督促质量的良好氛围,就一定能赢得这场去杂攻坚战的胜利。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