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2015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进口棉花6317批,152 0173 3840.53万吨,货值共计26.75亿美元;较2014年批次减少33.20%,重量减少47.16%,货值减少54.84%。2015年全国进口棉花来自世界各地36个国家和地区;按进口棉花重量排序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巴西位居前五。
2015年进口棉花总体到货质量状况并不容乐观,除马克隆值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品级、长度、强力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高。棉花四大评价指标品级、长度、马克隆值、纤维强力总体平均不符合率分别为14.72%、6.65%、3.19%和4.84%。检验检疫机构对外共出具品质索赔证书4412份,品质索赔金额为2037.10万美元;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5336份,重量索赔金额为2168.69万美元;两项共计对外索赔4205.79万美元,占进口总货值的1.57%,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
白皮书显示,2015年检验发现的进口棉花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是存在多个产地、多个批次的棉花并批销售,导致一致性难以保证,造成降级。
二是凭样成交的小样与实际到货棉花的质量差异过大。
三是棉包包装不规范造成棉包污染,品质下降。
四是短重现象严重,并且部分批次存在短装现象。
五是存在混杂废棉、异性纤维、霉变、板结等现象。
六是少数境外供货企业,不讲诚信,弄虚作假。
质检总局对进口棉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国内棉花需求以及进口棉花发展趋势,采用信用管理、到货检验等多种措施确保进口棉花质量。
据介绍,信用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促使境外企业强化供棉质量控制和管理,从源头上提高棉花质量;促进境外企业诚实守信的经营,打击或约束不法经营企业的行为,规范贸易秩序。
目前我国进口棉花总体质量水平稳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检验检疫部门密切关注进口棉花的质量状况与贸易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