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周边的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凭借更为低廉的成本,抢占着原本属于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市场。向来以“成本优势”打 天下的中国制造业究竟遭遇了什么,使得成本反而变成了“短腿”呢?今天就为大家算一笔纺织企业的成本账,一起来感受一下纺织企业赚钱有多难!
给纺织企业算一笔成本账
说起成本,大多数人对于制造业成本的反应就是原料、劳动力、土地、水电气、运输、税收等。目前,国内纺织企业个个都在哀怨成本高、成本贵,那么,纺织企业成本到底是怎么构成的?有多高,又有多贵?纺织企业基于行业不同,各项成本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挑战,也面对着相同的难题。
湖州纳尼亚:染涂料成本占大头
企业类型:印染
湖州纳尼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织、印染、面料研发、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纺织科技型企业。据介绍,纳尼亚的成本主要由原料、水电气、用工、运输、土地和染涂料部分构成。
纳尼亚原料主要是化纤丝、化纤布,化纤价格随着石油而波动,因此,原料成本要看石油价格情况。纳尼亚一年用水达几十万吨,一年电费支出700 万~800万元,用气价格约200元/吨。纳尼亚有152 0173 3840多名员工,工人工资平均在4000多元,一些优秀的技术工人工资在7000~8000元,有的甚 至过万,加上过年时候的奖金,企业的用工支出也在700万~800万/年。
纳尼亚土地是一次性购入,如今不存在土地成本问题。运输成本方面,纳尼亚并不算高,由于主打国内市场,而且一般是客户自己上门取货,所以运输并不是多大问题;纳尼亚成本*大的一部分来自染涂料,作为印染企业,纳尼亚每年要消耗2000万元左右的染涂料。
浙江科尔:原料、电费太贵
企业类型:棉纺
电价问题是很多纺企心头之痛,我国的电价水平在世界上都算高的,国内纺企用电成本:江浙一带大约0.9元/度,内地约0.7元,美国则为每度 0.3元,韩国0.4元,印度0.5元,孟加拉0.18元。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家电网还在继续下调电价,为24小时不停机的棉纺、化纤企业减轻了*大的负 担,实现了相对优势,赢得了更多订单。
高昂的电力成本甚至逼得浙江科尔集团去美国开了家工厂。2013年,科尔集团赴美建设一家纺纱 厂,成为**在美国建立纺织工厂的中国企业。棉纺行业耗电较高,国内高昂的成本让科尔感受到**的压力,另外,原料成本对于科尔集团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 块。目前国内棉价大幅高于国际棉价,价差每吨在5000元/左右。科尔每年
尽管当时美国人工费用要高于国内,但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动,而国内却在不断上涨;另外在用地方面,美国部分地区工业用地价格仅为2万元/ 亩,相当于国内的50分之一,因此土地成本又可以省下一大笔。而美国物流运输、税收等优惠则具有较高吸引力。科尔的案例也说明,国内纺织企业面对的优势已 经微乎其微。
浙江祥润:人力成本上涨吞噬利润
企业类型:成衣加工
浙江祥润制衣有限公司是萧山工业园一家大型的服装生产商,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张跃权对于当前不断上涨的人工表示,作为外销型服装企业,当前的毛利不会超过10%,净利也就4%~5%,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的增加、原材料的变动,这三者的影响对于外销型服装加工企业是非常致命的。
2009年,祥润制衣操作工人的平均工资是1900~2000元/月,到2010年年底,他们的平均工资上涨至2600~2700元/月,今年 年底工人的平均工资已经增加到3000~3100元/月。目前,该公司的工人人数为152 0173 38400~1900人,也就是说,仅劳动力成本,该公司今年就比 2009年多支出2000万元。即便是对于一家拥有近2000人的大型服装企业而言,2000万元也绝非小数,仅人力成本上涨这一项,就可能吞噬掉了它们 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利润。
达利(中国):高端设备高成本投入
企业类型:丝绸、面料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真丝绸面料的印花及染色加工、真丝绸梭织、针织服装一条龙生产及出口。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丝质面料加工的企业,其原料成本不可忽视。另外,科研投入和设备的引进也是达利成本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对于研发和设备有着一定的要求,达利在设备更新和升级方面,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日益上升的企业成本,为加快产品转型升 级,同时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机器换人和推动两化的战略部署要求,达利(中国)通过更新引进国际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原有一批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等设备进 行更新升级改造,不仅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13000平方米亚洲*大的太阳能集热系统,2014年又投入上千万元,将中水回用系统减排能力提升至 2000吨/日。
另外,纺机设 备本身价格就十分昂贵,全球闻名的立达E80型精梳机单价就要一百多万,德国产的电脑全幅纬经编机每台价格超过400万元,至于组建一条高水平的生产线, 投入就更多了。这些设备投入对于很多跨国纺织巨头来说尚且是一笔巨大的负担,更何况对很多中小纺织企业来说,无疑更困难。
面对成本压力,企业有哪些呼声?
新申集团董事长 李建峰
“国家应该放宽对纺企的限制,让市场化竞争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让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模式、优秀的品牌建设实践、优秀的人才资源冒尖,给更多中小纺企以借鉴。此外,行业内应该多举办展会进行交流与合作,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
浙江国伟印业有限公司 陈洪初
“政府要对处于困难期中的中小企业加强排查考核力度,为成长中的企业给予服务、融资、税负方面的优扶政策,运用政府公共资源及影响力,整合行业的区域集群、规模优势,牵头向行业外利益链条要利润空间,这其中包括原材料的收购价、储运、包装、电商平台等环节,只要政府管理者和企业同心协力,我们的 破局之路就会来临。”
纺企代表 张军
“除了高税负这一暂难改变的行业统一困扰,行业内部应增强自身的改造力度,依靠产品、质量、技术开拓市场新天地。同时,国家应加快立法进程,注 重对企业及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的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并给纺企普及企业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应有认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效益、减少知识产权纠纷。”
纺企代表 戴佳佳
“中小纺企应呼吁政府支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保证企业的用工用电,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并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地方多举办会展鼓励企业参展,相互交流新产品新理念,借鉴优秀的管理经营模式,政府加大对纺织类职业教育的投入,为企业发展培育人才。”
小结: 分析这些纺织企业的成本故事,深刻了解到纺企运营背后的辛酸。如今的纺织企业需要在微利时代坚强度日,另一方面还需要积*呼吁相关部门为企业减负;而政府管理部门则要重视日益严重的倒闭潮,尤其是对纺织行业更应该予以重视。算一算纺织企业赚钱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