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4月底,本该是
棉农: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是面向工厂、春暖花开?
清晨,河北河间某村通往临县任丘的县道上,已是热闹非凡。农村男女青年一齐奔向上班的大道上。村民小赵说,他们村几乎所有的青年人都在打工,目的地是周边的任丘市。这种在家门口打工的日子很舒适。小赵说,他们小两口同在一家企业,两人月收入7500余元,一年下来能攒下8-9万元。
其实,小赵两年前还在包地种棉,而自2014年春节之后,他就把土地全部交给了父亲打理,他们小两口专门出来打工。“打工和种地,收入天差地别,靠种地就得穷死,找个好工作才能挣到钱。”不仅小赵这样想,大多数农村的年轻人也这样认为。
在与棉农的交流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时光,已是上一代人的生活;新时代,大家更愿意面向工厂,春暖花开。
棉企:在这个微利时代,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永远的指挥棒。黄河流域的400型企业兴起于2007-2009年,这时的棉花加工业利润丰厚。以河北河间的一家企业为例,2007年一年的纯利润为530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村简单加工为主的企业来说是一笔巨款。
看到利润了,在那2-3年,400型轧花厂如雨后春笋,在整个华北大地生根发芽。但现在棉花加工利润空间就越来越窄。同样是河间这家企业,2012年纯利润1200元/吨、2013年纯利400-500元/吨、2014年纯利200-300元/吨。不仅利润率在下滑,企业年加工量也在萎缩。这家企业2012年加工量是8600吨皮棉,至2014年仅620吨,下滑92.8%。
“这是一个微利时代,棉花加工业已是昨日黄花。”河北衡水一位市场人士曾这样悲观地说,2013/14年度衡水地区400型轧花厂67家,预计下一年度能正常开工的不会高于10家。不仅衡水如此,在山东、河南以及天津等地,预计下一年度开工企业数量将会减少70%。
大家都去哪?“失业,彻底的失业。”对于一个经营棉花十几年、几十年的人来说,改行是何其难。有话叫“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样的结局对于一个棉花从业者来说,是何其悲惨。
可是,也有人在“蜇伏”。比如河北沧州一家400型老板说,2015年,他打算停一年,如果形势好转,他会“卷土重来”。“只因对这个行业爱得深沉。”该老板说。但是,他是有一些实力的,但对于大多数的没啥实力的企业,还有多少爱能够重来?
纺企:啥都在涨,只有纱线不涨。
大家都知道,纺企面临着原料、人工、电费、税费的居高不下,而且连年递涨,那棉纱价格怎么样呢?河北石家庄一家纺厂老板说,以他们厂生产的普梳32支来算,2014年5月1日的销售价格是24200元/吨,2015年4月29日的售价是20700元/吨,下跌3500元/吨。
但在此期间,石家庄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了15%左右。一个档车工的工资在3200-3500元/月,技术工在4000-5000元/月,高昂的人工费用已使很多纺织厂压力大增,更别提电费、税费的居高难下。
面对这样的纺织形式,纺企老板们都在干什么呢?“手头有活钱,也不能闲着。”山东滨州一位纱厂老板说,今年股市“疯涨”,他在3月份投进去了500多万,现在赚了45%了。据他介绍,不少老板都把钱投向了股市,据说收益颇丰。再有,去新疆开厂、去东南亚建厂的老板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