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购销情况。 2014年9月底开始,我市新棉陆续开始上市,购销市场呈现棉农不愿卖、轧花厂不想收、纺织厂不肯进货的态势。
1、种棉“两减一增”,即种棉面积、效益减少,种棉成本增加。据统计,全市2014年种棉面积约70万亩,比上年109.5万亩减少 20%以上,预计收购量在5万吨左右。从对农户(不含土地流转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平均棉花生产总成本为152 0173 3840.4元/亩,比上年1590 元/亩增加23.4元/亩。其中物化成本615元/亩,人工成本998.4元/亩。按照
2、收购价高开低走,棉农普遍惜售。自国庆节后,标准级(3128)籽棉价格,从3.4元/斤一直跌到现在的2.9元/斤,统花2.5元 /斤左右。因籽棉收购价格比上年4.1元/斤降低1元/斤,棉农心理落差太大,普遍惜售,到12月中旬都没有出现往年的收购高潮。目前为止尚有10%的籽 棉在棉农或经纪人手里,如望江个别棉农家库存3万多斤籽棉至今一两未卖。
3、棉企入市谨慎,收购加工数量不均衡。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后,棉企完全走向市场,入市十分谨慎。全市24家400型加工企业10月份 开始只有4家开秤收购,到11月中旬才慢慢增至18家收购、加工。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市收购棉花3.9万吨,其中有资质400型加工成批公检2.55万 吨,无证大小厂加工1.35万吨。收购数量参差不齐,多的3500吨,少的在200吨,大部分在500-1000吨。从纤检部门公检的结果来看:白棉3、 4级占41.7%,同比高一个等级,长度28mm以上的占50.4%,同比长度长1-1.5mm,马值在B2-C2,与去年持平。从轧花厂试轧衣分情况 看,38.5-40%,同比高1-1.5%。
4、皮棉市场疲软,销售进度缓慢。据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市皮棉销售在1.98万吨,占收购加工的50-60%。同比上年国家收储,轧花厂 销售90%慢三成。目前我市皮棉形成“堰塞湖”,有的厂库存多达千余吨。导致销售进度缓慢的原因:一是整个产业链
5、加工企业资金短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全市除了望江白云棉业得到了农发行少量的棉花收购资金贷款外,其余有资质的400棉企均未获得农发行的政策性贷款,他们都是通过到商业银行或者民间融资借贷来筹措棉花收购资金,企业收购资金非常紧张。
二、市场分析与展望。形成我市棉花面积逐年萎缩、棉农惜售、皮棉销售疲软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
1、市场因素:从国际方面看,美国经济渐趋稳定,欧洲经济长期低迷,日本经济仍旧疲软,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从国内方面看,在国家实行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宏观背景下,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增速变缓;从棉花资源供应看,2014年除中国外,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与 2013年基本持平,接近正常年份水平。新疆棉花产量在420万吨左右,预计满足国内用棉量的6成,国棉质量提高,内外棉差价收窄,部分低支纱生产转向东 南亚国家,棉纺织厂开工率不足60%。
2、政策因素:国内失去收储价格支撑,新疆价格直补和内地的定额补贴均对现行棉花价格构成了下行压力。使棉花、棉纱、棉布市场自2014年7月中下旬重心迅速下移,就安庆而言,由于播种时目标价格未惠及内地,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预计今年棉花面积减幅会更大。
未来一段时间,内地皮棉销售将仍然处于弱势现状。一是新疆棉的冲击。据悉,农发行要求新疆兵团在今年5月要完成50% 的销售,以加快货款回笼。新疆兵团将采取降价销售必然会影响内地棉价格;二是国内棉纱与坯布库存居高不下、进口配额的发放等因素将制约纺织业对国内棉花的 需求;三是印度产大于销的压力将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