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企:不作死就不会死
河北邯郸的老王,是一家400型轧花厂的老板。他的口头禅是“不做死就不会死”。本年度,他们厂共加工皮棉2200吨,同比上一年度的6500吨减少66.1%。但是老王一点也不遗憾,他认为,有两大原因不适于“敞开收”。**,河北上演“天下无棉”,轧花厂想要吃饱,就要把手伸到湖北、山东、河南等地,甚至去新疆,经过长途运输,
这种情况之下,国内不少轧花厂“不计代价”,大量吃进籽棉,结果只会有两个:一是受累不讨好,亏本销售;二是积压大量库存,随着仓储成本的上升,陷入亏本境地。老王说,他们的做法是:
首 先,坚持籽棉“本土化”,他们加工的所有棉花都是河北当地棉花,因此,就能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其次,严控成本,宁缺勿滥,他们坚持“新国标”标准机检棉 花,试轧不达标的棉花坚决拒收,而对优质籽棉则宁愿“高价”采购。这样一来,他们厂生产的棉花深受一些大型纺企欢迎,几乎“随产随销”,货款到位及时。再 次,做好
老王说,直至腊月十九,他的厂才放假,年底盘点赚利不小。他高兴,一家人也跟着高兴。他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春节”。
棉商: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山东的李老板是一位棉商,今年他跑新疆、下江浙,很能折腾。2月12日,他才回到家。他说,今年挺累、挺充实、挺好。
2014/15年度,很多像他一样的棉商都没捞到好处,他却几乎完胜。他告诉笔者,两个多月赚30多万算不算很“爽”?作为一个棉商,两三个月赚几十万不算啥。但是,在本年度别人都是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不亏反赚就很不简单了。
据他反映,他主要把握住了两次机会:
**,时间节点上。2014年9月底,李老板就入疆了,而这段时间正是内地棉花“空虚”,纺企嗷嗷待哺。他抓住这个时间节点,连续倒了两批棉花到内地,而且很快就卖给了纺织企业。用他的话说,狠狠地赚了一笔。
第二,经营主体选择上。李老板说,他看准了本年度中低等级棉没啥前途,因此,他一边经营新疆3128级以上手摘棉;一边经营长绒棉。他说,这样的棉花运到内地,很多就会被用棉企业买去。也有不少企业,基本对价格不斤斤计较,高点低点都能接受。所以,李老板这些棉花基本都是赚钱的。
他说,做生意就要审时度势,机遇来了,就要抓住。而对于没啥前途的事情,则坚决离弃,绝不拖拖拉拉。
2015年,对于棉企、棉商来说,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越大,对于用心经营而又坚守的人,机会总会光顾的。所以,朋友们,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