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即是如此。现今“新常态”渐成热词,笔者抚案思之,棉花的“新常态”之核心应该是什么呢?应该只有两个字,即是“自由”。
第 一,棉农卖棉的自由。在计划经济时代,棉花要卖给供销社。现今时代,棉花可以卖给“个人”,这是一大进步。但是,这样仍然不够。比如,2014年,新疆棉 花开始直补,这是政策上的一大突破。为市场自由交易创造了条件:1、不论市场
笔者所想象的棉花新常态,**个就是要能够让棉农自由地卖棉,不仅规模够大的轧花厂能买,棉商、小商贩、纺企等所有主体都能够买,这样的市场才活跃,这样的市场棉农才不愁卖棉。这也是目标价格政策的使命所在。
第 二,棉花加工的自由。2009年开始,400型轧花厂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之下,替代了200型小厂。看似是一种产业的升级,实则拔苗助长。**,三年收储, 被寄予厚望的400型轧花厂并未成长起来,反倒分崩离析;其次,200型小厂“僵而不死”,只不过转移到了“地下”,对市场虎视眈眈。再次,2014年, 中国改临时收储为目标价格政策,200型死灰复燃,直逼得400型退到悬崖边上。
记得一位市场人士说过,中国人口14亿,农村达到9亿。中国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厚,弱势是劳动力就业难度增大。坐拥如此大的劳动力资源,即使从解决就业角度计,也应该允许小微企业存活,只要其符合环保要求,产品过关,就应允许其生存,而不应根据规模取舍。
所以,棉花新常态,第二个就是要棉花加工领域的放开,放低准入门槛,大家凭真本事吃饭,黑猫白猫一起抓耗子。
第 三,棉花交易的自由。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四大特征。以我们的配额制为例,中国对于进口外棉有严格的配额制度限制,不能说配额制不 好,只能说其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不平等。我只想说,现在国内棉花至少存在四个价格体系。其一,新疆棉自成体系,由于新疆棉实行的是“差额补贴”, 补贴力度大,这使新疆棉拥有了低价竞争的底气。其二,内地棉花虽有补贴,但其定额2000元/吨的补贴,力度小,且由于内地多数省份对如何发放这部分补 贴,大多没有更好的办法。是撒胡椒粉,还是集中办大事?大多心里没谱,这也造成了内地棉花何去何从,无从确定。其三,一千多万吨的储备棉,未来将以何价格 进入市场,完全由听从政策安排。
如此多的价格体系,如此混乱的一个交易市场,如何体现棉花交易的自由?所以,棉花新常态的第三个,就是实现境内棉花价格在一个体系内形成,这样中国棉业才会在正常轨道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