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河北沧州人,50余岁,是一位老棉花,不仅种棉花,还经营棉花加工、贸易等生意,因此,他对棉市的了解比其他人更深一些。他认为,2014/15年度对于企业和棉农来说都是艰难的。新疆直补虽然规模大、力度强,但仍难抵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棉农减收。据新疆棉农计算,直补后新疆
2014/15年度,中国棉花产业是“大洗牌”阶段,一些三心二意的棉农,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企业将被清理出去,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行业精英。张先生说,在他们当地,一些种棉经验丰富的棉农打算2015年继续种棉,而且将扩大种植规模。比如,沧县一位刘姓棉农已在联系黄骅、海兴、盐山等地,租赁500-600亩盐碱地种棉。“打算成立几个重点种棉基地,探索机采棉种植。”老刘认为,中国是棉花大国,纺织品服装更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大棉农”、“大棉花基地”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在业内“打滚”几十年的棉花人,张先生认为他有三大理由看好中国棉市。一是2015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展开的棉花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度全国植棉意向面积5408.9万亩,同比减少915.1万亩,降幅14.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中国棉花产量616.1万吨,预计2015年或不足500万吨。二是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洗牌,预计2015年国内400型企业数量仍将大减。以沧州为例,2013年参与收购加工的400型企业约80家,2014年就仅剩30余家了。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预计2015年将缩减至10家以内,产能过剩问题将得到解决。三是纺织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在直补政策下,棉花价格回归市场,随着棉价大幅下跌,山东、河北及江浙一带纺企反映,目前纺纱赢利已由负转正,部分厂家纺纱纯利润在2000元/吨以上。
“春潮涌动。”张先生表示,正是在大家都悲观失望纷纷退出的时候,棉花市场已悄悄“脱胎换骨”。他作为一名老棉花,坚定地坚持着,不只是对棉花的一份感情,更多地是出于冷静地思考,他等待着2015年的棉花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