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的想法,谢永官感同身受,今年他家种植的5亩地棉花也遭遇了同样的“寒冬”。但身为村主任,谢永官有了更多的思考。每天在电视、网络上关 注
农业产业怎么调整?在村部,谢永官掏出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和村里班子成员的一些思考。**考虑到当地土壤质地可以种植水稻,村里动员 村民流转土地,实现“旱改水”来年种植水稻。近年来,水稻种植收益一直比较平稳,村民们“旱改水”积*性高涨,目前村里流转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200亩。 发展设施栽培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渠道。中业村原有少数大户种植大棚西瓜、青椒,近年来规模逐渐扩大,收益相当可观。不少农户心动,跟着大户学种植。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谢永官说,村里对这些村民进行了引导,鼓励他们扩大规模,同时给予土地流转、科技指导等便利和帮扶,目前,村里已经发展1000多亩大棚西 瓜。特经作物甜叶菊在中业村“落户”已有多年。10多年前,村民王爱兵、王爱国尝鲜种植,经过多年来市场风浪的考验,目前种植技术成熟、收益比较稳定。今 年甜叶菊种植亩收益达六七千元,产品都销往国外,市场前景很不错。谢永官觉得,甜叶菊种植对于中业村来说,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增收致富项。作为村干部的他决 定以身作则,明年带头长5亩甜叶菊,为村民大规模种植先“探探路”。 村干部心往一处使,村民们纷纷拍手称赞。村民朱干今年52岁了,原有12亩土地。村里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他积*响应把土地都流 转给了当地的种粮大户搞联耕联种。“不要种地,自己变轻松了,收益也没有减少。”朱干告诉记者,自己拿到了1.2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和妻子一起去宁波打 工。这样算下来,家庭收入比以前在家种地高得多。
不过,在传统产棉区,明年种棉人及播种面积一定是大大少于今年了,但也没有一棍子把棉花打死。一些有远见的农民也有了新打算。如万盈镇金龙村的 蔡大姐家,今年植棉七亩多,明年只想种三亩,她说,万一明年棉价翘上去了不后悔。为稳妥起见,她准备改进棉茬,在空幅中套瓜菜、大蒜等,通过高效立体种植 增加收入。大丰市的大桥川南、三龙镇的新丰等老棉区农户也都这么计划,棉失菜补,菜亏棉补,种保险田。大丰市农委则力推轻简化棉花栽培技术,让农户种棉的 生产性投入及繁重劳动程度先降下来,然后再在育苗、管理、收获上推广简化措施,这样使植棉效应有保障。至于棉农调整转型,大丰市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引 导,科学种田,既不头脑发热打棉花赶尽杀绝,又依市场走势决定农事行为,努力走出一条产销双赢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