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称,此次储备棉抛储活动如成交率不理想,储备棉价格仍有下调可能,这将进一步压低国际棉价,拉大国内外棉价差,打击国内棉纺织业盈利能力。
**储备棉受困库存压力**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11月27日发布国家储备棉出库销售公告,计划自2013年11月28日起至2014年8月31日止,以152 0173 3840元每吨标准棉竞拍底价抛售储备棉。
11月28日,储备棉投放首日折328级成交价为18218.66元每吨。而受首日进口棉投放比例较高影响,当日成交率高达50.55%。
此次储备棉投放时间跨度较长,及年内连续两次启动储备棉投放活动,力度超往年。显示国家棉花库存压力较大。
库存层面,2013/2014季新棉,由于设定的收储价远高于全球及国内棉花市场价,截止到28日国家累计收储量达到2921400吨。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大智慧通讯社,2013/2014年新棉大幅度流入国库基本无悬念,将延续2012/2013季新棉大幅流入国库趋势,储备棉库存压力持续增大。
2012/2013季新棉,国家收储651万吨,占当季新棉近9成比例。
新棉高比例流入国库,主要受中国棉花零时收储政策,相关部门对全球棉花市场判断偏差,及国内棉花产业信息较混乱,低估当年棉花产量影响。
知情人士告诉大智慧通讯社,2011/2012季国内新棉,国家首次启动临时收储政策,收储了310多万吨棉花,相关部门认为,棉花流通量的减少,将保证2012年棉花价格不会下跌。事与愿违,全球棉花价格继续弱势,导致2012/2013季新棉大幅进入国库。
而对2012/2013季国内新棉的产量判断偏差,从*初预计的690多万吨产量,到*终上调至740万吨左右产量,则直接导致当季国家新棉收储量达到651万吨。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告诉大智慧通讯社,2012/2013季新棉的大量流入国库,使得国家不得不借用粮库装棉花。
由于2013年全球棉花市场基本面未根本性逆转,延续了2012年棉花市场态势,加之中国继续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2013/2014年新棉高比例流入国库,已成行业共识。
**二次抛储成交率仍面临挑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告诉大智慧通讯社,从年初国家棉花库存情况看,中国当时有1100万吨左右棉花库存,构成为2012/2013季新棉651万吨,2011/2012季新棉310多万吨,以及100万吨进口棉库存。
考虑到2013年1月14日-20137月31日,中国年内首次启动储备棉抛储活动,共成交3715956吨。以及2013/2014季新棉,截至28日国家已收储2921400吨。目前,储备棉库存在1000万吨左右。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表示,包括仓储成本、棉花存放导致品质降级损失、支付贷款利息等,国家每吨库存棉花每年需承担2000元维持成本。
按目前储备棉1000万吨左右库存计算,仅维持成本,中国储备棉年潜在损失200亿元左右。储备棉清库存、抛储的压力较大。
此次,国家年内启动的第二次抛储活动,设定的竞拍底价为152 0173 3840元每吨(标准级),低于年内首次抛储的19000元每吨左右价格(标准级),也显示了储备棉的库存压力。
但由于此次抛储活动,不再实行购买3吨储备棉“配送”1吨进口棉配额指标,对于国内纺织企业而言,此次购买储备棉的成本与年初储备棉首次投放的购买成本基本持平。
储备棉年内第二次投放的成交率依然面临挑战。2013年,储备棉首次投放的总体成交率为24.68%。
**纺织业承压**
鉴于目前储备棉庞大的库存,及2013/2014季新棉仍源源不断流入国库,
由于国内棉价受国家收储、抛储供需两端政策影响,长期维持一条“直线”走势。在现有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下,受中国储备棉去库存影响*大的为国际棉价。
消息人士称,此次,中国储备棉启动年内第二次抛储活动,如成交率不理想,储备棉价格仍有下调可能。将进一步压低国际棉价。
目前,中国储备棉投放政策及传言已影响国际棉价。CotLookA指数11月价格持续下跌,较8月高点跌幅过10%。
而国际棉价的下跌,导致国内外棉价差再次突破5000元每吨,大幅**2个月前4000元每吨左右低点。已对国内棉纺织业盈利能力造成冲击。
由于缺乏进口棉采购渠道,中国棉纺织企业只能选择价格昂贵的国内棉花,国际棉价的下降将导致海外竞争对手采购成本下降,提升其竞争力,并扩大海外棉纱进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