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要问题为明确补贴对象:单一棉农,或是类似合作社的规模化棉农组织。
从补贴政策执行难度、效果及长效性看,以规模化组织为补贴对象更为可行。具体原因如下:
1)单一棉农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且过于分散,这会直接加大统计、核算以及公检等环节难度,降低直补政策执行效率。而以规模化组织为补贴对象,则会明显提高补贴执行效率,且可利于保证
2)单一棉农补贴模式不利于提升国产棉竞争力。众所周知,国产棉总体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其余主产国。若对单一棉农进行直补,某种程度可视为保护传 统的低效小农经济,显然不利于激励其提高生产力水平。长期而言,会进一步弱化其竞争力,甚至可能陷入“越补越亏、越亏越补”的恶性循环。
而以规模化棉农组织为直补对象,则可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单一、分散的个体化棉农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及经营单位,即便于大规模推广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棉花生产效率,也便于各类配套保障政策(如农业保险、农机补贴)的制定和执行。
鉴于规模化棉花生产经营体的优势,故建议选择其作为补贴对象。当然,对上述经营体享受直补政策应建立相应准入条件,如*低种植面积标准、组成形式等。
2、对直补政策具体操作模式的建议
参照食糖产业的补贴模式,可采取类似“首次固定价,二次补差”的直补政策,具体如下:1)根据棉农植棉成本,合理利润率等指标制定每年新棉首次 直补价格(以
二、对收储及抛储长效机制的建议
1、须先明确收抛储政策的核心功能和服务对象。鉴于自然气候对棉花等农产品生产难以规避的影响,收抛储行为是合理调配资源、平抑棉价波动的有效手段。若功能定位不清,服务主体不明,则政策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
既有收、抛储模式兼顾棉农和纺企的利益,但上述二者某种程度上存在矛盾,尤其是在全球化市场背景下,这在2012-2013年体现得非常明显。 在持续无限量收储政策刺激下,国储棉已积累天量库存。同时,过于高企的收储价也致内外棉价差大幅倒挂。虽有抛储资源供应,但抛储价仍明显高于外棉,从成本 端大幅削弱了纺企国际竞争力。
一般而言,在棉花生产处于丰年,供过于求,以致棉价远低于成本,行业持续性发展受到影响时,则应进行收储。反之,棉花生产遭遇灾年,供不应求,棉价远超过纺企承受力,则应进行抛储。
在功能明确后,收储对象应针对低价资源,而非高价资源;抛储则应推出低价资源。收抛储棉对象和基准价格应立于国际化视角,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2、对收抛储计划量及基准价制定的建议。
1) 收储计划量应先测算市场实际需求缺口,并结合安全储备库存量加以确定,而非一成不变的进行无限量收储。同时,收储不仅包括国产棉,也应涵盖外棉,以充分平衡储备棉成本和质量,为后续抛储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 抛储计划量应先测算市场实际供给缺口,并结合当年储备资源总量加以确定。同时,需制定合理的抛储节奏:一方面避免过分打压市场,一方面也避免产生“越抛越 高”的恶性循环局面。在抛储基准价格确定方面,应充分考虑世界其余主要纺织品出口国棉价水平,避免纺织企业承受过度的非市场化因素冲击(主要为进口配额管 制政策)。(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棉花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