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于2013年3月调查了川、湘、鄂、赣、皖、苏、冀、鲁、豫、津、秦、晋、新、甘、辽和吉等16个省市区117个定点县、3485个定点农户,发布2013年植棉意向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意向植棉面积减少扩大
1、意向植棉减近一成。2013年全国植棉意向减少呈扩大走向。与2012年同期相比,1月减少4.4%,3月减少8.8%,其环比扩大了4.4个百分点即一倍。
据3月对117个优质棉样本县(团)、152 0173 3840个乡(镇)、272个村、3485个植棉户的监测结果(表1),持平户占59.5.0%,环比减 5.5个百分点;增加户占8.5%,环比增1.2个百分点;减少户占28.1%,环比扩大4.8个百分点;徘徊户占3.9%,环比减少3.9个百分点。按 同口径比较,意向植棉面积减650万亩为7000万亩以下(6965.9万亩),另有少部分农户尚处观望和等待之中。
2、意向植棉变化特点。一是三大棉区意向都呈减少态势(表2),长江减9.1%,环比扩大4.3个百分点;黄河减10.5%,环比扩大5.6个百分 点;西北减6.9%,环比扩大3.1百分点,其中南疆减4.3%,环比基本持平;北疆减10.0%,环比扩大6.7个百分点。二是各地减的多,增的少。按 增幅:豫增9.6%,但环比缩小了8.6个百分点;苏由1月增2.3%到3月减9.6%,新由1月减3.3%扩大到3月减6.7%。按减幅:秦减 32.2%、晋减22.0%、津减19.7%、鲁减14.5%、冀减14.1%、甘减13.0%、皖减11.2%、鄂减10.2%、川减9.1%、湘减 4.5%、赣减4.2%。
二、植棉意向减少主因简析
1、CCPPI连续下降。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2012年首次出现近10年来的大幅下滑,从2012年1月的235下降到10月 的185点(过去10年*高330点),12月回升到199点。2013年度将在200点上下徘徊,今年1月下降到185点,2月195点。
分析指出,当前棉花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三个冲击,即数量冲击、价格冲击和质量冲击。过剩抑制生产,植棉面积呈缩减趋势,按同口径比较,预计植棉面积减少650万亩。
2、临时收储政策面临两难境地。2011和2012年度出台的临时收储政策,有效保护了棉农利益,确保危机时代棉花市场的平稳运行,成功地遏制 了棉价大幅下降,避免了“卖棉难”,对保护农民利益的确功不可没。然而,临时收储政策也是一把锋利双刃剑,2011年国内棉价高于国际即价格“倒 挂”5639元/吨,2012年“倒挂”4411元/吨,今年1月“倒挂”5536元/吨。因价格“倒挂”大幅削减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2012年出 口2549.2亿美元,同比仅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为负增长。
2011年和2012年3月国家发布临时收储政策,今年却没有。按照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要求,虽然今春没有发布,若当秋收季节出现价格大幅下滑也有启动临时收储的可能。
3、
就全国而言,籽棉售价8元/千克与籽棉单产250千克/亩、西北内陆棉区300千克/亩是临界水平,低于这一水平或阈值植棉不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