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每年有80多万亩棉桃吐絮,在阳光照耀下,像一片白茫茫的‘银海’,一眼望不到边。”
“在这里,每年有400000000斤棉花远销国内外。”
“在这里,棉花秸杆发电厂每年能使数以万计的棉花秸杆投身到棉花深加工产业链之中。”
“在这里,各种《巧媳妇》老粗布手工织品已经成为知名品牌,被海内外商家认可。”
……
在采访中,听着这些迷人的“棉花产业”故事,我问吕志成县长:据说,现在种棉花不如种粮食收入多。因为种粮食国家补贴的名目多,而种棉花只有一种补贴。那你们是怎样让农民不吃“眼前亏”而热衷于种棉花的呢?他说,威县种棉花始于明朝,具有悠久历史。但真正形成规模种植还是在现代。威县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大规模种棉花,距今己赢得了26个丰收年。种棉花在这里已形成传统。如果说这是吸引农民种棉花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话,那么第二个因素就是这里的土质决定了农民只有种棉花才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因为这儿的土壤全是沙土结构,既漏水又漏肥,只适合种耐旱作物。而在旱作物中,只有棉花经济价值比较高,又适于大面积种植。第三个因素就是通过科学种棉调动和提高农民种棉花的积*性。
素有冀南棉海之称的威县,现有耕地面积110万亩,常年种植棉花面积为80万亩以上,亩产
在洺州镇香花营村,威县**种棉人——今年58岁的李建雨,12月5日在村里一见到我就打开了话匣子:在威县,她名扬全国*早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她克服重重困难,靠带头饲养几十头猪和种植上百亩棉花而成为养猪和种棉能手,被评为全国和省“三八”红旗手,当上了河北省邢台市劳动模范。至今她家还存有一大摞各种奖励证书。谈起种棉经验,当然她*有发言权。尽管她今年巳快步入“花甲”之年,但仍还战斗在种棉**线,为棉农“传经送宝”,做“示范带头”作用。她告诉我,几十年来,她已把自己积累掌握的有关棉花科学施肥、浇水、整枝、打岔等等一整套技术全部介绍给广大棉农了。她说,现在种棉花与过去不一样了。以前是试验开创性的,现在是靠建立示范区,规范技术,统一管理,靠间作套种,提高经济效益。她以自家为例,证实科学种棉可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发家致富。她说,她家5口人,儿子从事建筑承包工作,老伴今年59岁,在村里当党支部书记己15年。全家承包种植20亩棉花主要依靠她和儿媳管理经营。虽然劳动强度很大,但在科学种棉实践中,她摸索出了间作套种的新方法,使棉田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近几年,她家开创全村实施的绿豆与棉花间作套种、辣椒小尖椒与棉花间作套种等等,都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一亩棉田科学套种辣椒能增收几千元人民币。这样先进的科学种植方法被推广后,香花营村现在又开始试验土豆与棉花间作的新路子。目前,由村出钱买的3万斤土豆种子,已免费发给村民种植了200亩左右。在典型引导下,李建雨表示相信,未来的香花营村,一定会成为威县科学种棉“实验村”、“红旗村”、“样榜村”,威县现有的18万亩棉花间作套种示范区,一定会得到更快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