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江浙一带
“价格多低的
抢别人的单 断自己的路
近一段时期,越来越多的
业内人士表示,纺织出口企业陷入低价竞争已不是近一两年的事。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低价竞争”就已现苗头。他指出:“有些订单价格太低,企业做下来还要赔钱。尽管如此,国内还是会有企业接这样的订单,这给了客商压价的空间。现在这股势头正在愈演愈烈。”
现在恶性竞争太厉害了,大型纺织工厂的竞争压力不仅来自于同行,还来自于贸易公司。“我们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宽幅精棉漂白布。和我们进行同类商品竞争的外贸公司如今大幅压低产品价格,大概为1.45美元/米~1.5美元/米,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非常难做,因为利润太低了。但是这些外贸公司会找一些小的工厂拼单来做。相较之下,这些小厂产能小、产品好调头,所以低价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低价接单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以低价
弃“以价拼单” 重长远利益
据业内人士透露,出口企业习惯 “以价拼单”还要归咎于欧美客商*初的下单模式。“国外采购商都是很精明的。美国某知名大型商超*初在国内下单时,会与单一工厂展开合作,如果合作进行顺利,他们会不断加大订单规模。而作为生产企业,为了留住这样的大客户,企业也会不断扩充产能,以满足其生产需求。但问题在于,一旦国内的生产企业将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并对大订单形成高度依赖时,采购商往往提出降价要求。此时,若不降价,那么如果这样的大客户将订单转移至其他工厂,为其扩充起来的产能就会成为*初接单企业的负累。为此,如果生产企业不能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新客户,那就只能与老客户在低价订单的基础上延续合作。简单点说,外商给的
通常情况下,国际
保证员工福利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但面对采购商的低价订单,一味的降价要求,企业又是否该妥协呢?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的一项调查显示,通过对美国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ls)1000家大企业的分析得出,每降价一个百分点所导致的利润率下降在7.1%~8.1%之间。因此,除非一个企业的成本结构与竞争者相比具有重大优势,以降价对降价不是一种好办法。有专家指出,中国供应商群体庞大,又不抱团,在与国际采购商的价格博弈中,容易被各个击破,总是处于弱势地位。为此,中国的
靠产品说话 完胜价格战
其实,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兴市场,尽管现在有些订单转移到东南亚,但国际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