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曾被称为“世界裤都”,产自这里的裤子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
走到十字路口的“世界裤都”
在福绵镇,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裤子加工厂,几乎每家厂门口都张贴着招工通知。“因扩大生产需要,急招以下工人:前袋工30名,后袋工30名,车裤头工30名……”仅圣健华服饰有限公司提供的招工岗位就超过300个。
月之悦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内灯火通明,工人们忙着裁剪、缝制口袋、安装拉链、钉做纽扣。“去年我们卖掉100多万条裤子,虽然跟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跟其他厂相比还算不错。”公司负责人唐悦说,这几年裤子行业竞争激励,订单越来越难拿。
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一批头脑灵活群众带领下,福绵区裤子产业由家庭作坊起步,经过多年积累,一批裤子生产厂、水洗厂、布匹辅料经销点、制线厂、绣花厂、织带厂、
然而,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分界线,福绵裤子产业开始走下坡路。“从2010年开始,裤子出现行业性的销售困难,一批企业为此关停,产业规模有所萎缩。”福绵区经贸局局长钟林介绍,目前全区有152 0173 3840多家服装企业,配套企业400多家,年销售收入58亿元,从业人员8万人。
钟林分析,“世界裤都”遭遇的困难既有宏观环境不景气导致需求萎靡,更暴露出行业发展中的痼疾:“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年青一代的需求;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少企业家的观念仍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始终沿袭传统产销模式,没能及时搭上互联网快车道。”
转型“三重奏”
“虽然我们有1000多家生产企业,但却没有培育出一个真正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福绵区区长罗宗光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
**,推动企业入园。罗宗光介绍,目前全区服装企业分布在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小而散的特点无助于产业链的延伸,且在生产材料、环境成本和管理空间等存在诸多浪费。目前福绵区规划建设的服装产业园已获自治区批准,今后所有的服装企业和20多家水洗厂将全部入园,“企业聚集后有助于知名度的提升,并能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其次,鼓励“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为加速本地服装产业的
月之悦服饰有限公司已尝到互联网销售带来的甜头,去年销售总量中有1/3来自线上销售。今后,公司将会开更多的网店、投放更多的广告,销售渠道将以线上为主。现在,多家快递公司在福绵区设立网点,保证了销售的畅通。
第三,提升品牌知名度。福绵区注册登记的商标有200多个,但影响力有待提升。罗宗光说,目前福绵区正与国内多个知名服装企业协商,发挥其品牌影响力,带动本地企业转型升级,此外还将与艺术院校展开合作,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
“拦路虎”有待突破
“以前做裤子,只分颜色不分款式,现在情况不同了,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以量取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赛迪利服装厂老板梁平说,去年全厂销售量下降20%,这促使他在服装设计上下更多的工夫。今年他将大批量生产转为多款式小批量生产,为此他从广州聘请专业设计师,以保证产品跟得上潮流。
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遭遇发展困难,但行业调整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只有实实在在搞“自我革命”,才能实现产业的“凤凰涅槃”。与此同时,产业转型面临的一些困扰有待消除。圣健华服饰有限公司生产主管田琼说,当前设计师、电商销售和普通工人三类
转而不动的矛盾心态仍是掣肘。尽管不少企业家表示当前已到了生死关口,但转型动力仍然不足。一位老板告诉记者,如果调整产品结构,就意味着失去既有客户,一旦找不到新的销售渠道,就存在倒闭的危险。“不少企业老板带着小富即安的心态,认为现在即使吃不上肉,有汤喝总还是好的,不敢承担转型的风险。”陈弦说。
宣传推介力度仍然不够。目前不少地区都在发展服装产业,田琼等人建议,应加大对“世界裤都”的推介力度,从而提升本地的市场竞争力。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