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市场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的一种合作经营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政府部门与
日前,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中国
记者了解到,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今年5月,发展改革委建立了**国家部委层面PPP项目库,向社会公开推介了**批PPP项目,向社会公开推介1043个项目、总投资1.97万亿元。目前,**批推介项目取得积*进展,有329个项目已经签约,签约率为31.5%。
近日,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第二批PPP推介项目,共计152 0173 3840个项目、总投资2.26万亿元,涵盖
根据发改委数据,签约项目主要集中在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等领域。在发改委PPP项目库众多领域中,这些领域项目数量排在前列。
具体来看,329个项目中,污水、垃圾处理项目104个,占31.6%;供水、供热、燃气等项目61个,占18.5%;学校、
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热等项目因为项目本身有现金流,且模式成熟,签约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
从投资规模看,1亿元以下的项目65个,占签约项目的比例为19.7%;1亿~10亿元项目177个,占53.8%;10亿~50亿元项目58个,占17.6%;50亿元及以上项目29个,占8.9%。10亿元以下项目占73.5%,由此可见,签约的项目金额普遍在10亿元以下。
其中,也有大项目签约。比如北京地铁16号线在11月底签约,该项目总投资495亿元,社会资本方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拿下该项目。按照《北京地铁16号线项目特许协议》,京港地铁采用PPP模式参与16号线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并获得北京地铁16号线30年的运营权。
而地方推出的PPP项目更远超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根据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的估算,目前国家推出的示范、推介项目与已签约但未纳入中央项目库的项目之和已经超过2400个,合计金额至少达5万亿元。在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滑、
“2015年,中国的PPP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实施的阶段,如何积*推广运用PPP模式,未来面临机遇和挑战。”储晓明表示。
PPP项目落地仍有困难
在“**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作了“PPP在中国”的主旨演讲。焦小平认为,PPP不仅是政府的融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新的市场供给方式。
目前,中国已然掀起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热潮,仅一年多的时间,各地已经推出超1800个PPP项目,总投资额超3.4万亿元。不过,目前一些PPP项目落地仍有困难,其中一大原因就在于融资难。“PPP就像一场足球赛,上半场通过科学规范,充分竞争的方式选择一个*有能力*适合的
PPP为什么难落地?焦小平说,“**是很多政府部门还把PPP以融资为主,并没有做到一种根本的变革;第二是政府机构能力和社会资本机构能力都很弱;第三是PPP的市场突然放大,专业机构对PPP新的内涵把握不住,理论和专业研究走在实践的后面。”
中国投资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敏也介绍,从去年的9月到今年的10月16日相关的部委已经出台了41个文件,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也看到
上海市发改委投资处副处长张方在之后的圆桌论坛上也表示,PPP落地难有几个方面:**,政府要转型比较难。因为以前政府是公共产品直接的供应者,现在要转型为一个和社会资本的合作者和PPP项目的监管者,角色的变化确实是比较难的。第二难在于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个利益怎么样划分比较难,政府应该承担
完善PPP项目法规建设
而谈及PPP难落地可能存在的原因,国开行上海分行规划发展处处长于柢东还指出,其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包括税收等一系列法规问题。其次,社会资本难以把控PPP项目的风险。再次,政企在项目利益分配上没有一个标准,难以达成共识。*后,社会资本和政府双方在培育契约精神上还有待加强。
“**在法律层面,事后救济到底是用民事法还是
“因为PPP是一个机制,不是一个模式,只是一些理念性的东西,没有商业模式。PPP的每一个项目,都要量身定做。设计一个项目周期非常久,手续也繁杂,所以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人与合适的机制。”保监会投资建管处主任科员罗桂连也参与了讨论。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聂敏提出了几点对策。**,完善法律法规建设。1、建议对内容披露有明确的规定,以此来约束地方政府主动披露信息,保证投资人和金融机构获得全面的信息。2、建议建立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制度,支持相关中介机构开展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业务,为投资人和
同时,完善投资退出的市场。1、完善PPP的融资市场,积*吸引和整合金融资源,构建涵盖股权投资、信贷、担保、保险的多层次的PPP融资的市场。2、拓展社会资本的退出渠道,建议加快PPP融资的二级市场融资的建设,形成PPP的股权、债权证券化,丰富社会资本的退出渠道。3、调整投资的理念,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结合PPP项目的特征,开发适合PPP项目的金融产品,完善和修正一些风险政策和审批标准。此外,要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作用,提高PPP项目的融资效率。
上海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香也给出了两点想法:**,对于PPP项目建设管理,希望政府能够逐步的放松,我们*近这些招标都是招施工、资本,但整个项目的建设管理,这些权限如果政府不放手的话,政府很难从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转为监督者。第二,全国在推PPP项目,现在PPP项目的社会资本主要是施工单位,这些项目的收益来自于施工利润,而不是投资管理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因此目前的PPP要做到物有所值其实是很难的。
“我个人认为PPP投资者应该是一个联合体,PPP是资本密集型加技术和管理密集型,必须要专业机构参与,专业机构必定会找一些财务投资者合作。**个阶段建设期相对风险比较高,这时候需要高风险高收益,投资期限比较短,三到五年的,等到这个项目进入稳定运营以后,这时候就要找那些风险承受能力很低的,追求稳定回报的,还有一类可以寄希望于财富全程投资的民间资金。”罗桂连则表示。
不过,焦小平*终强调,PPP*终的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规范、透明、公开的PPP大市场,而且中国在三年内会成为全球*大的PPP市场。
金融机构如何参与PPP
然而,随着各地纷纷公布PPP投资项目清单寻求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也看到PPP市场巨大的商机。可以说,金融机构在PPP项目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表示,商业银行参与PPP,是全生命周期的参与,从项目的采购、公司设立、到项目建设、项目移交,都可以有相应的产品对接。PPP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机遇,同时带来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PPP促进了商业银行自身的转型,传统的信贷、一些资本市场的工具如资产管理、
顾卫平认为,因为PPP项目主要是基于SPV的项目公司来融资,而且它没有资产,主要是鉴于对项目的评估、未来的收入和未来现金流的平衡来进行资金投入安排的。所以,商业银行从过去对资产负债表的评估(要有抵押物,还要分析三年的报表),转向对SPV公司项目(项目本身、项目特征、收支盈亏平衡、现金流的结算)来作为评估的基点。此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PPP项目既存在商业风险,也有一些政策性的风险,还有舆论导向等其他不确定的风险。
“PPP的不确定性太大,牵涉到的利益主体太多,期限也太长,把一个不确定性的东西扔给商业机构,会让商业机构很难接受。”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裁罗金辉建议,分阶段,特别是项目高风险的建设期,要有某种形式的担保。投资回报方面也不要微利,要能够补充机构在这个阶段承担的风险。而在项目后期,如果有了收益,政府可以把收益做成收益债,或者政府承诺购买服务,并计入预算。这样,长期投资者,不管是理财资金还是保险资金,都可以接受更低的回报作为补偿。
浦发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再斌也表示,“PPP一头热一头冷,根本原因还是计划经济和市场
上海国际信托总经理助理张文桥**介绍了PPP项目的“世界特性”:运营项目一般周期特别长,金额特别大,收益的不确定性,这些主要通过法律合同风险分担的机制来进行解决。但我国也会有些不同,包括政策环境目前还不完善、项目的审批流程比较复杂及不确定性、政府角色和理念的转变及换届后合作的持续性等。因此,一家金融机构从事PPP的门槛很高。
张文桥认为,上世纪90年代PPP曾到达一个高峰,当时的PPP跟现在的业务从出发点而言有很大的差异:90年代PPP出发点就是政府没有钱。现在政府有钱,并不难融资。所以现在政府推出这么多的PPP项目,张文桥认为,一方面中央政府有要求,要政府职能转变,要引入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的负债结构做一个改变。然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它的诉求除了实现
张文桥认为,信托*擅长的是金融创新,搭架构,把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信托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商业银行和保险资金对项目进行投资的重要通道。第二,信托公司这些年的业务一直没有离开过基础设施。第三,信托本身具备强大的融资功能。第四,信托可以做到基金的功能。第五,可能会有一些税收的方便。
“PPP在国外兴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工业化时代,并没有信息化,也没有资本过剩。现在在中国谈PPP,面临着两个很大的不同:**,高储蓄率,老百姓手里有大量的钱;第二,高度信息化和互联化的时代,要知道如何把老百姓手里的钱通过理财、信托的方式吸引过来,通过金融工具和PPP的项目对接,利用金融机构长期服务企业,对企业了解的优势,去帮政府和这些运营建设机构对接资源。这也是金融机构*大的机会。”中海信托副总裁魏志刚说。
不过,谈及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孙金钜指出,就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借助PPP模式,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优势,一方面可以撬开更大的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