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开始有一些文章对中国某些地区的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有关企业倒闭和人员失业的传言甚嚣尘上。其中虽不乏客观理性之论,但也有不少是危言耸听,夸大了局部地区或个别企业的经营困难。在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中,甚至认为:“1.7亿就业人口的
由于普遍认为就业稳定是中央容忍经济增速放缓的底线,我们对我国的
1.纺织业并未出现大规模倒闭潮
从数据看,
纺服业并未出现产业萎缩或企业大规模倒闭。今年1-8月, 纺织业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694亿元,同比增长13%; 纺织服装、 服饰业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817亿元,同比增长26.4%。产品产销量方面,1-8月纱产量累计2560万吨,同比增长4.3%;布产量累计454万吨,同比增长3.4%;蚕丝及交织机织物产量累计39749万吨,同比增长0.4%;服纺类产品零售额累计8255亿元,同比增长10.5%,均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此外,前述文章中“纺织产业上下游
2.全国就业形式整体仍较稳定
目前媒体上的声音庞杂且互相矛盾。一方面报道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炒作企业倒闭和失业潮,但劳动力成本上升、大规模失业以及低通胀是不能同时出现的。实际上,以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只要经济不出现严重失速,大规模的失业潮不会出现,更多还是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风险。
今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用工仍在增加,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也较为良好。调查失业率虽比去年同期略有升高,但依然在控制线以内,也未出现如09年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情况。
近两年来,就业人员中制造业占比逐渐下降,服务业占比不断升高。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尤其新兴的“o2o”类
国家统计局前不久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仅优步(UBER)中国一家公司,全国的注册司机目前已超过100万人,其中活跃司机占七成左右,专职司机则占到两成左右。
3.局部就业压力是结构调整必须忍受的阵痛
我国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必然产生阵痛。就业压力主要存在于资源型和压缩产能任务较重的行业以及低端制造业。前者以东北地区为例,因经济结构单一,偏重于资源型和被压缩产能的部分装备制造型,目前面临较大的结构性失业压力,调查失业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些行业国企占比较高,出于社会责任,国企不会简单裁员,而是会综合运用缩减产能、调整工作时间、安排学习休假等多种手段。所以在失业率之外,更应该关注平均工作时间、平均工资增速等指标。
低端制造业如前述的
此外,这些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且一定程度上存在用工紧张,前两年频现的“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加之就业人员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很强,所以失业后再就业难度较小。需要关注的是城市农民工失业率走势和是否出现农民工“返乡潮”。
必须指出,如果经济持续下行,就业压力将会持续增大。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的长期不景气,也可能引发诸如劳资纠纷等不稳定因素。需要密切关注上述劳动力市场指标,及时预警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的恶化趋势。
4.就业促进应该精准发力
按照就业压力主要来自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的判断,宏观政策应保持定力。多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政策精准发力,而非重启大规模的反周期刺激政策。
针对摩擦性失业,政府要做好就业引导,给求职人员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农民工流入、流出地的地方政府要加强沟通协调,统筹安排好农民工的外出。
针对结构性失业人员,政府要提供有效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重返工作岗位。
同时,应该高度重视新兴
此外,政府应尽快推出包括调查失业率、劳动参与率、平均工作时间在内的一整套就业数据,帮助社会各界准确判断就业形势,也平息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种种不实传言。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