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对超过2000家纺织企业两化融合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国内纺织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36.06%,数字化生产设备的联网率达到27.74%,生产管理环节信息化普及率达到50.49%,实现管控集成的企业比例达到19.82%。业内专家预计,这一比例在“十三五”期间将会快速提升。可见,随着人力成本、原料成本、能源成本的提升,纺织制造业互联网化的趋势越发明显。
信息化装备实现“无人”车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暨“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现场推广活动上表示,“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速度在加快,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应用、公共信息服务、精准营销、产品质量可追溯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效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制造涌现出一系列基础成果和应用案例。
将信息化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业内**将传统工艺与信息化管理实现融合的典范。据公司首席信息官李文继介绍,目前,公司已成功自主设计、开发和运行信息化模块152 0173 3840个,形成以ERP为平台、包括集成设备中控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筒子纱染色控制系统等多项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特别是智能纺纱工序的应用,使纺纱工序流程变短,万锭用工人数降低到20人以下,不仅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也使纺纱工厂实现“早班有人,中班少人,夜班无人”的现代化智能生产。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工业园内建成的中央计算机控制中心,全方位推广运用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仅凭能源管理系统一项,就可实现年节约用电5%,约95.84万度的电量,折合117.79吨标准煤。而公司的数字化纺纱车间,已经实现从原料到成纱自动配送等各种工序设备的集成信号控制。
由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中心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针织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实时采集、质量实时监测、订单实时查收、进度实施调控等功能。而针织MES系统可以降低15%的人工成本及10%的纸张消耗,同时提高20%的工作效率。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两化融合的进一步推进,纺织行业未来的信息化趋势,是将产业链要素与分支链条连接在一起,形成覆盖全行业经营环节的信息化产品,辅助企业建立快速反应的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快速开发能力、敏捷生产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高效快速销售能力。
网络化生产提升企业效益
两化融合的效果*终会体现在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效益提升两个方面,却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夏令敏表示,“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两化融合的推进工作将重点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加快形成网络化生产体系;二是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建立智能制造生产线;三是加快两化融合技术应用的推广;四是推进信息化生产的标准建设工作,规范先进技术在智能领域的应用;五是建立公众服务平台,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副主任翟燕驹认为,管控集成是实现纺织智能制造的关键,研究企业管控集成管理模型、解决企业管控集成关键技术、完善企业在线生产监控系统是纺织企业迈向智能化的**步。接下来,应当进一步扩大行业整体提升试点,把棉纺行业试点成果和经验在全纺织行业进行推广,并针对不同子行业建立相应的示范体系。
大生集团科技管理部部长赵瑞芝对这一观点十分赞同。她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在推进智能系统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实现与生产的管控集成,同时加强生产过程监控管理,全面推广生产在线监测系统。李文继也表示,鲁泰集团将进一步构建互联网工厂平台、跨国计算云平台及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产、效双增值。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沈杰则表示,独木不成林,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纺织业深度融合,必须在行业内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通过物联网技术盘活企业动产、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建设纺织行业数据中心是个不错的主意。”沈杰说道。他表示,丰富完善行业公共数据库,挖掘行业大数据,是实现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生产供应链前后道各企业间互通互联的有效方式,也是进一步完善行业指数数据采集和发布体系,提高指数有效性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