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溪流清澈;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乡间村野,悠然自得……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整治人居环境,让乡村“靓”起来
古井镇位于新会区南部,银洲湖东岸,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便利。古井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提升工程”,通过水网改造、厕所革命、亮化工程、三防水利、公园建设、垃圾清运、农村卫生站升级、农村污水处理、长者食堂和视频监控十项民生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打造一个共建共享发展新格局。
新会区古井镇烧鹅一条街
在下古井村,一位村民对记者说:“以前密密麻麻加建的小棚小屋不见了,路边随便乱堆的垃圾也不见了,整个村变得整洁、开阔。看到自己的家乡变美了,心里非常高兴,我拿着随手拍的村里美图给朋友看,大家都羡慕我的家乡这么美呢。”这是古井镇“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拆危房是“三清三拆三整治”的一个重点。在古井镇,列入整治范围的危房大约有200多间,相当一部分是有年份的青砖屋。而与其他镇不同的是,古井镇是典型的侨乡,海内外华侨约有4万多人,列入整治范围的少数华侨房屋是其中的难点。古井镇因地制宜,积*探索让这些特殊危房“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法。古井镇委书记于津介绍,属于村集体危房的,安全隐患较多的,拆除后主要是用于建设小型停车场、休闲公园、绿地,无偿给村民使用。而属于私人危房的,则是留一米高的砖墙,保留整个房屋的基本架构,将杂物清理干净,为华侨留住“根”。
饮水问题一直是群众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古井镇自来水厂及自来水管网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已运行近30年。为了更好地优化古井镇水资源配置,改善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能力和质量,切实保障全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古井镇投入700万元,对圩镇、长沙村进行水网改造,并将推进水网改造工程覆盖全镇,为村民送上优质放心的饮用水。另外,投入3400万元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完成全镇17个污水处理点和开展管网工程建设任务,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做好旅游文章,让乡村“活”起来
古井这座千年小镇,曾走出薛社普等3位院士,**媒体人吴冷西,还有美国**位华裔女性国会议员赵美心等都是古井人。古井镇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海战文化、皇族文化,是**的崖山海战发生地,崖门古炮台及新会国母殿等景点组成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五福里华侨村、百岁牌坊、文楼文炳阁、洲朗黄氏大宗祠等独特的旅游资源;还有美丽的“广东省古村落”霞路村、慈溪村。霞路村的祠堂以多见长,洲朗村的祠堂则以大为傲,洲朗村的黄氏大宗祠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这些祠堂除了具有祭祀、寻根、传礼的功能以外,如今更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随着人居生态环境的好转,古井镇日益成为新会旅游的“样板地”。为更好地传承保护慈溪古村落的自然风貌及历史文化,为慈溪乡村游找准发展路向,慈溪村已申报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并得到广东省文联、民协考察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特色民宿位于古井慈溪艺术部落内,通过升级改造,现存有民宿31间,民宿设计简洁自然,接地气,得到游客的普遍赞誉。洲朗村朗坡作为“生态景观游”试点,根据乡村旅游规划种植了成片可观赏性的油菜花、波斯菊品种,预计新春期间将全部盛放,与洲朗古村落建筑、特色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为游客打造一个体验传统春节、休闲惬意的好去处。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培育多元化产业主体,2018年,投资约500万的古井艺术部落已初具规模,成为古井文化“桥头堡”,提高了古井乡村游文化的优质体验,古井镇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为挖掘古井的旅游资源,古井镇加大特色农产品培育力度,送技术、送“保险”,提升农产品生产综合效益。目前,古井结合本地种植优势,互相“嫁接”经济效益,种植新会柑6000多亩,并衍生有柑普茶企业80多家,同时还有6000多亩甘蔗、1000多亩火龙果、3500多亩荔枝等特色农产品,产值超过2亿元。传统水果作物荔枝、龙眼喜获丰收,吸引游客节假日体验农家乐,现场采摘。古井镇现有农家乐5家,包括恒益烧鹅体验馆、葵禾柑果农家乐、照荣火龙果农家乐、古泗草莓场农家乐、冈州陈柑农家乐,主要是提供产品的制作工艺展示、采摘、销售等农家乐服务。其中,恒益烧鹅农家乐体验馆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农家乐”称号。
培育特色产业,让村民“富”起来
发挥地标性美食效应,古井镇打造出一条以古井烧鹅为主的美食产业链。目前,古井烧鹅从养殖到餐饮,每年产值超亿元。据说,烧鹅源自南宋末年,相传是一位宫廷厨师逃难到新会银洲湖一带开了一间烧鹅店,用宫廷秘制烧鹅的手艺养家糊口,因烧鹅味道鲜香而声名远播,并流传至今。恒益是古井烧鹅传承者之一,在古法炮制的基础上,以其大胆创新与革新,让古井烧鹅飘香百年。时至今日,新会区古井镇那条烧鹅招牌林立的烧鹅街,仍然吸引众多游客不远千里前来品尝这一宫廷秘制烧鹅。
简洁的门面,左方立着“恒益烧腊加工厂”的简单招牌,走进厂内,规划好的绿荫点缀着,左手边堆放着能用上几年的荔枝柴,紧接着是分区明确的腊味加工厂,右侧是明亮宽敞的办公楼和后面的全开放式烧鹅制作工场。制作古井烧鹅,原材料选择十分讲究,恒益只选取名叫“乌鬃鹅”的鹅种。该鹅从头顶沿颈背至身躯有一条鬃状黑褐色羽毛带,有三黑(嘴、毛、脚黑)、三细(头、颈、骨细)、一矮(脚)的特点而且肉质结实,体重适中。恒益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吕日新表示:“选用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阳前后一个半月的鹅苗,并且要在本地鱼塘长至三、四个月大,大约7斤重左右,制作出来的烧鹅才能达到*佳效果。”古井恒益烧鹅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烧制的工具——荔枝柴和古式瓦缸。即便进行现代化生产,恒益却没放弃传统的瓦缸制作和荔枝柴烧制,如果少了这两样,则成就不了古井烧鹅的独特。
“瓦缸烧制能均匀保持好热量,而经过晒干的荔枝柴质地较硬,燃烧时烟少,树脂少,火力持久,在制作过程中不但能保持恒温,而且没有烟味,更能让烧鹅色泽透亮并带有淡淡的荔枝木的清香。”吕日新分享道,烧鹅烧制的火候如何掌握,如何保证色、香、味俱佳也得靠师傅的多年经验。古井恒益烧鹅还有一门秘技就是其酱料。酱料混有芝麻油、酱油、砂糖、盐、酒、蒜蓉、五香粉、茴香、新会陈皮和祖传独门秘方按不同比例配成酱料灌注鹅肚子中间,还根据四季变化对酱料做出调整,可谓四季品尝都有不同滋味。虽然恒益保留部分传统制作方式,但也一直不断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而改变,电击放血、半人工半机械脱毛、流水线操作台等为传统注入了与时俱进的生产需要,为恒益品牌走得更远而打开通道。恒益品牌从未止步于家门前制作,而是不断寻求创新和机会让古井烧鹅走出来。“牵头制定烧鹅行业标准,产品获取QS认证,让古井烧鹅实现区域流通。”吕日新感叹到,制定行业标准过程十分严格,烧鹅加工行业当时尚未有标准,只有恒益自身经验,所以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和多个部门共同摸索、相互沟通才能达成共识。经过一年时间,制定出包括技术要求、检验方法、规则、标志、包装及贮存等方面的细化标准。“为让古井恒益烧鹅走得远,这些辛苦都值得。”
吕日新对鹅情有独钟。他认为鹅肉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颇高,鹅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同时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并且脂肪含量很低,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有益人体健康。鹅肉性平、味甘;归脾、肺经。
近年来,古井镇政府和恒益食品有限公司打出“鹅式组合拳”,对口扶贫成效显著。向对口扶贫地——翁源县江尾镇松岗村民赠送肉鹅苗,12户贫困户通过养殖肉鹅,平均每户获利超过2000元;向对口扶贫村——恩平横陂镇横东村委会开展帮扶工作,投放约70万元建立鹅苗孵化基地,占地面积4亩,为当地农民奔康致富架起金桥。
“一味学一技,一产带一村。古井镇通过深挖“烧鹅”价值,有力带动了乡村经济文化立体开发,成为了乡村发展的典例。新会区还将继续围绕“粤菜师傅+”主题,用好用活地方特色,激发小乡村的大能量,以舌尖滋味为乡村发展提质增效”。新会区区长林锡波如是评价。
一山一水,风光无限;一圈一点,气象万千。这是一块充满活力的神奇沃土,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乡镇,带着“资丰福厚”的美好寓意,怀着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古井镇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