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消费诉求为大米产业开拓出巨大的上升空间。而真正影响国人生活和产业格局的大变革是否会发生,又会先在哪里发生呢?
这要从大米产业链中寻找答案。
大米产业链共包括种植前、种植、收储运输、初加工、深加工、流通、消费等七个环节。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以及中国农业现实条件的制约,大米产业链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上中下游分别表现为:
上游:产量虽高,成本难降。中国零散的水稻种植分布,以人工为主的耕作方式,使得稻米的单位成本居高不下。
中游:效率不高,亏损边线。在稻米加工环节,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地域分散,技术实力有限,导致初加工品占比过高,副产品循环利用率低,行业整体效益低下。有资料统计,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仅为1.2倍,而发达国家高达2~4倍。
下游:销售环节固化。大米产业多年形成的以社区、批发市场为主的分销体系难以短时间发生大的改变。千篇一律、缺乏灵活度的流通体系既阻碍效率的提升,也难以激发创新活力。
在稻米种植环节,种质培育工程浩大,以杂交稻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被视为农业革命的*根本动力,多由政府率领科研机构主导进行,民间力量和圈外势力难以介入。收割和储运环节,受制于现有的粮食收割机械自动化水平,仓储控制技术,道路运输管理等因素,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而初加工环节的效率和收益,取决于机械设备、工艺和标准,同样不适合作为突破口。
至此,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产业变革,只可能发生于深加工、流通和消费这三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