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实施,国民健康理念由“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精准医学”的重点也将聚焦于“精准营养”。
由于个体在遗传代谢、生活方式、营养摄入、肠道微生态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膳食补充已不能一概而论。
精准营养是指在考察个体遗传背景、生活特征(膳食、运动、生活习惯等)、代谢指标、肠道微生物特征和生理状态(营养素水平、疾病状态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安全、高效的个体化营养干预,以达到维持机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步 精准化衡量与数据采集
精准营养干预的实施离不开对个体的遗传代谢、生理状态、生活方式等指标精准化衡量,发展精确的检测技术,包括基因组测序、分子标记物、血液指标测试(血浆、血清、红细胞等)、组织水平营养状态的监测,是个性化营养干预的前提与基础。
便携灵敏的检测仪器、图形语音识别、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的研发,可收集一切与个体体征相关的数据信息,建立个体的“健康营养数字档案”。
第二步 数据分析与营养评价
对上述数据结合现代营养组学进行系统分析、应用算法开发、建立评价标准模型是精准营养的关键步骤。
其中涵盖了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种基础理论研究与大数据分析、算法应用相结合。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开发,由精准营养衍生的生物信息必将把实体人映射为“全息数字人”,将人体的健康营养映射为“营养代谢数字模型”。
第三步 营养干预与3D打印食品
生理病理的数据分析结果为营养干预提供了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实现功能食品和膳食补充的“私人订制”。
食品3D打印技术将助力实现个性化营养定制。近些年来,3D打印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主要在定制食品、均衡营养、制作航天食品等方面。
也就是说未来的食品烹饪与加工也将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化生产。
点评:虽然,目前实现个体的“精准营养”仍任重而道远,但针对亚健康状态的共性慢病如“精准降糖”、“精准减肥”、“精准老年营养”、“精准孕产妇营养”等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细胞》杂志(Cell)曾发表过一项来自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科学家考察不同个体特征对餐后血糖影响的研究论文,发现根据相关的个体特征进行个性化的血糖干预指导,其效果显著好于传统经验的血糖控制方案。汤臣倍健携手巴斯夫正进行“精准减肥”等方面的实际开发应用。未来,精准营养或将通过对“类病人群”的研究逐步实现。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