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亩棉花,农民只需出20元
“我们今年联合398户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和‘订单+期货’的模式,不仅先付一半的种子钱给农民,另外每亩还预付200元的采购定金。这样,农民每亩只需事先投入20元钱就能种上棉花了。”近日在湖北采访时,潜江市银海棉业公司董事长吕仁伦告诉记者。
棉农直接进入市场面临重重障碍,棉花企业发展又离不开稳定资源,棉花合作社作为联结企业和农户的纽带,在湖北已成遍地开花之势。由原湖北省棉花公司转型而来的银丰集团,近年来已经先后成立了10多家棉花合作社,今年3月还成立了全国**省级棉花专业合作社联社,覆盖58万亩棉田,带动农户5.3万户。
企业通过合作社能给农民带来多项服务。仙桃市三伏潭镇红阳村村民林洪发说,合作社成立后,发放农药种子、请专家讲课指导、统一收购棉花,收益好了第二年还给予返利。过去种1亩棉花的收入大概是152 0173 3840元,现在棉花质量提高了,产量上去了,一亩棉花能收入2500元。
期货套保增强企业“反哺”实力
有了合作社,企业有了稳定优质的棉花资源,但是只有实现低风险运营,获得利润,企业才有实力“反哺”农民。然而,近年来棉花市场跌宕起伏,棉花企业面临的价格风险与日俱增。
回忆起2004年的情景,银海棉业董事长吕仁伦仍然有些“不堪回首”。 当年5月份开始,棉价出现持续下滑,到了8月份,银海公司平均每吨棉花亏损了1000元,公司当年的总亏损达7000万元。“价格下跌的时候,我们只有**天看着存货贬值。国内没有棉花期货,我们不能参与棉花期货套保,这种风险很难避免。”
银丰集团副总经理陈大忠对此也有同感。“棉花公司经营需要‘抢资源’,不抢就没米下锅。但如果没有期货市场,企业不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公司‘抢’来高价资源的同时也‘抢’来了巨大的风险,这无异于赌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由于卖出价格锁定,公司就敢于大量进行收购。”
吕仁伦说,2004年6月,棉花期货上市后,公司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套保量和棉花经营量逐年增加。公司在对比籽棉收购价、期货价以及相关费用之后,便可以提前计算出利润额,不求从期货市场获取“暴利”,而是通过参与套期保值来实现稳健经营。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今后还将考虑进一步让利于农民。
“期货棉”推动产业升级
在采访中,记者不时听到“期货棉”和“现货棉”的说法。在湖北银丰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的仓库里,记者亲眼看到这两者的差别。
用于交割的“期货棉”整齐地码放在仓库里,每个棉包都是方方正正,外包装整洁规范。而堆放在一旁的“现货棉”看着却是黑黑的,上面的字迹也很模糊,还有不少已经破损,大团的棉花露在外面。
据介绍,棉花质量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但棉花期货上市之前,这个标准往往无法有效执行。棉花期货上市后,企业如果要进行棉花实物交割,就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如果出现“露白”、包型、重量不标准等问题,就会被退货。通过几年来期货交割棉的标准化,不但是期货棉,包括不参与期货交割的商品棉也相对规范起来,“交割棉”在市场上形成了“品牌”。
陈大忠说,在期货交割中,硬币大小的“露白”都会被要求补上,而从前的现货贸易中的棉花,包装破破烂烂,棉絮满天飞,没去过棉花仓库的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期货对于规范棉花市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不仅在加工和流通环节,期货棉的促进作用还向上延伸到种植环节。红阳村村支书陈兵红说,过去农户种植的棉花品种五花八门,各种各的,现在合作社统一供种,家家用的种子都是一样的。以前,村民用自家的编织袋收棉花,很容易往棉花里掉丝,影响棉花质量,现在统一发放纯棉的“花包袋”来装籽棉,棉花质量更有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