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作为全国*大的棉花种植区,和主要的棉纺织加工区,“人”的问题始终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点。
在过去的采棉季,“人”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招工难、用工成本高两方面,这在很久一段时期都使得新疆棉花种植业的收益未能获得充分释放。
即使上述问题,已经通过新疆采棉业“机器换人”获得基本解决,但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棉纺织加工业,其目前的发展依然受制于“人”的问题。
只不过,这一次不是突出表现在劳动力数量和用工成本上,而是表现在“人才”的缺失上。
2017年12月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到,受制于高端人才集聚能力等因素,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在设计研发、营销策划、高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明显滞后。
新疆发展棉纺织业的目标是,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2 0173 384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0%;工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5%。
对此,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推动劳动力结构变化,培育高层次人才,成为全疆工作的一个重点。如新疆已提出,根据当地纺织服装行业当前及未来发展实际需要,加强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以及支持疆内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增加纺织服装类专业设置,逐步提高招生规模,整合和利用好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
事实上,新疆棉纺织产业一旦获得更好发展,除可推动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外,受益*多的,依然是“人”。
因为从新疆产值规模*大的12个工业产业的就业容量看,纺织服装产业每亿元产值的就业人数分别是:纺织业300人、服装制造业390人,远高于其它产业。
因此在2014年,新疆启动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工程,2014年至2017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累计新增就业35.13万人。而根据《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2018年行动方案》,今年的目标为实现纺织服装产业新增就业10万人。
可以说,棉纺织工业是新疆优势资源转换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更是新疆提高就业容量和就业水平的基础产业,而提高新疆就业率,又将推动全疆继续保持稳定繁荣发展。
新疆棉纺织产业因“人”而不同,但那些因“机器换人”而消失的采棉工,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一个积*的信号是,过去的劳动力输出大省,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出现持续的人口回流现象。
以四川省为例,在2010年常住人口总量减少到8041.8万后,此后连续7年常住人口规模实现增长。而四川的省外转移输出人口从2010年的1226.6万人,到达历史*高后,开始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输出1205.2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输出1174.6万人。
回流的农民工,他们能够在家乡获得怎么样的收益?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省内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3578元,同比增长9.9%;而省外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3801元,同比增长6.5%。这显示出,在四川省内务工与省外务工的收入差距,正在持续缩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时间:20181015;链接: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8-10/15/content_94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