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出现农民排长队还贷款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潜在的原因,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今年由于国内棉花市场转旺,在盛产棉花的新疆,棉花价格一路走高,籽棉价格从5元/公斤攀升至6-6.3元/公斤,农民售棉的积*性十分高涨。农民卖了棉花,手里有了钱,具备了还贷款的条件;二是通过近年来深入开展农村信用户、村、乡的创建活动,农民的信用意识大为提高,他们以诚信为荣,积*争取早还贷款,维护信用户的名誉和资格;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全面退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减少,农信社成了直接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
另一个则是关键的内在原因: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过高,使市场意识日渐增强的农民,强烈地意识到他们贷款所要付出的资金成本的份量,农信社贷款还得越早,他们的成本和压力就越小。其中反映的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的效应。
大家知道,人民银行利率改革后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限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上限则调至2.3倍。这一政策执行的启始日是2004年10月29日,也就是说,今年秋季是农村信用社实行在更大的区间内自主定价后遇到的**个还款高峰期。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从今年开始,农村信用社的“三农”贷款普遍提高了上浮利率的幅度。农户信用评级为“优秀”的小额信用贷款,上浮从20%调至40%,其他信用等级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幅度也依次翻番,*高达80%;农户担保贷款上浮*高的已达220%,抵押贷款上浮达****。在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的比重超过65%。其总体利率上浮的幅度远高于城市上浮20%左右的水平。以一年期担保贷款为例:农村信用执行的*高利率12.276%,比国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限的贷款利率高出近一倍,而比一年期存款利率则高出4.46倍。况且,一般农户的存款大多以活期方式存储,实际享受的存款利率不超过1.3%。较大的利差,使市场意识日渐增长的农民强烈地意识到他们所付出的资金成本,故才有上述那一幕幕农民还贷款排起“长龙”的现象。
据悉,新棉上市仅两个月,阿克苏地区农村信用社收回贷款就达8.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收回4亿元,增长83.3%。同期的存款亦大幅度增加9.15亿元,不仅远远超过辖内的中行、建行和工行,而且直追农行,位居地区商业银行类机构的第三位。农村信用社资金豁然宽裕,日前已提前将人民银行的2.45亿再贷款全部还清。
阿克苏的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农民踊跃还贷,存款增加,这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是好事,对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实力,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都将带来实质性的利好。然而,大幅度放开贷款利率这种巨大的变化,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压力和影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