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始终坚持依靠科技不断提升棉花品质和单产水平,棉花产业不仅成为兵团*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且在国内国际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6年,兵团以仅占全国9%的植棉面积,生产出了占全国1/6的棉花,单产较全国78.5公斤的平均水平高出70余公斤。
依靠科技不断刷新棉花单产记录
兵团农牧团场大多分布在新疆两大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地处风头水尾,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先天条件不好逼迫我们不断利用科学技术向土地要产量”,主管农业的兵团副司令员胡兆璋对记者说。
152 0173 3840年,兵团在全国**推广和实施了以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收获及田间作物生长与环境动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六项技术,棉花单产再创新高。据兵团农业局提供的数字,“十五”期间,兵团棉花单产由112.7公斤增加到139.4公斤,比“九五”末增加了26.7公斤。
近两年,兵团把杂交棉的引进推广作为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新举措。去年,兵团种植杂交棉25.12万亩,平均皮棉单产达到170公斤,高出兵团棉花平均单产近2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增加效益,2006年开始,兵团又**在农二师30团等团场进行棉花大棚育苗和大田移栽试验,共育苗200余万株,移栽面积200余亩,结果,这个团的育苗移栽棉花较直播棉花每亩增产籽棉83公斤。
千方百计降低棉花种植和采收成本
除了不断增加棉花产量,兵团还在降低植棉成本上做足了文章。以精准播种为例,由过去的沟播精确到精量点播的“一穴一粒”,亩播种量由以往的六公斤,降低到两公斤。据了解,今年兵团的750万亩棉田全部实现了精量半精量点播。
兵团科技局副局长黄斌说,兵团上世纪90年代*先推出滴灌技术时,每亩成本为1000至2000元,经过三次技术改良,已减到现在的600元,而移动式滴灌亩成本仅为250元。据了解,2007年,兵团棉田高新节水推广面积达到628万亩。
自1996年开始,兵团在国内**开展了机采棉技术的试验及推广。兵团农业局副局长刘庆发告诉记者,机采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给兵团棉花产业带来的效益和前景或许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优质换得高回报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兵团已连续十余年创全国棉花大面积高产纪录。2007年,兵团棉花单产再创新高,总产预计突破120万吨。 兵团商务局对外贸易处处长高建军说,“十五”以来,兵团棉花出口量位居全国各省区市**,2006年,兵团出口长绒棉2000吨,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接近1000吨。他说,兵团的棉花产量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全国棉花市场。
“面对棉花供需缺口扩大和外棉进口势猛的现状,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兵团现有的科技贮备和耕地潜力,完全有能力使棉花总产在近期达到全国1/5,在中长期达到1/4。今后兵团将不断扩大杂交棉种植面积,采取各种科技手段,力争在‘十一五’末实现棉花单产180公斤乃至200公斤的目标,继续保持棉花生产在全国的**水平,不断增强兵团棉花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兵团司令员华士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