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卫炜报道
*近,德国NUK婴幼儿爽身粉被曝含一级致癌物质石棉,被迫在各个超市下架。而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虽然向消费者道歉,但声称该产品不会退出中国市场的言论却给这道歉打了不小的折扣。
2008年,达能集团生产的高端品牌“依云”瓶装矿泉水因检出含有微量二甲基苯,达能集团召回了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依云”矿泉水,而对中国消费者却只发布了一份“可安心饮用的声明”。
是什么让洋品牌在中国市场如此牛气?
就这样被我宠坏
假若要说洋品牌坏话,肯定会有人跳出来指摘。然而,从近年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其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状况,却让人不得不说一声,“行,洋品牌,你真‘牛’!”
从世界知名品牌SK-Ⅱ化妆品被曝含违禁成分,到不久之前奶粉危机时备受信任的洋奶粉也有问题产品;从洋品牌手机充电器艰难接受统一标准,到日本东芝电视闹出“竖线门”。这一系列事件都在告诉消费者,洋品牌或许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妙。
*近,德国NUK婴幼儿爽身粉被曝含一级致癌物质石棉,被迫在各个超市下架。而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虽然向消费者道歉,但声称该产品不会退出中国市场的言论却给这道歉打了不小的折扣。
是什么让洋品牌在中国市场如此牛气?“洋品牌的牛脾气,恐怕是中国消费者用自己的金钱盲目‘惯’出来的。”一位媒体人士这样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家住东城的林恩妮是一个喜好时尚的年轻人:用着苹果的笔记本,戴着森海塞尔的耳机,揣着诺基亚的手机,用着pentax的数码卡片机,踩着converse的鞋子,穿着only的套装,喷着伊丽莎白雅顿的香水。“这样才是时尚潮人应有的姿态”,林恩妮说。
与林恩妮相似“装备”的时尚潮人大街上比比皆是。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中小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波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消费者,勤俭持家过日子,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但事实上,在洋品牌面前,大家的免疫力都比较低。一方面我们的普通消费者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认为价格更高的国外产品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国人将购买洋品牌的产品视作有面子的事情,不管收入程度如何,都会将洋品牌视为**选择。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想法:买洋品牌就是与国际接轨,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于是被这些年轻人宠爱的洋品牌便有恃无恐。脾气也就理所当然的越来越牛了。”
洋品牌的双重标准
2006年2月8日,欧盟安全委员会通过新的CR法案,即儿童安全法案,要求售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必须装上儿童安全锁。对外美其名曰儿童安全法案,实际上受损失的却是中国打火机企业。在这个法案实施以后,大部分中国的打火机企业不得不退出欧盟市场,温州打火机企业遭遇到集体重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出口产品,每年因为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在国外受到贸易限制,大约有50亿美元。也就是说,每年有约价值300多亿元人民币的产品,因为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国外的限制。”
反观洋品牌进入中国的状况却一片迥然。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境内售卖的产品存在着重大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如2007年曾曝光的康拉汗、佐治、马丁鸟、其乐等西班牙、意大利国际知名皮鞋品牌,在供给中国的产品中犯了十分低级的质量错误:存在钢勾心问题。这些不合格的勾心轻则会造成皮鞋的变形,穿着不稳定,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穿着时摔倒、崴脚等人身伤害。更离谱的是,不少知名品牌标注的执行标准竟然是已废止标准,公然“忽悠”我国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