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日召开的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区块链技术与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协作治理中心研究员孙娟娟表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需要保证上链源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目前,区块链的监管研究更多聚焦在金融领域,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政府的态度是审慎包容的。”孙娟娟介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着增进链内信任的机制,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暴露出监管跟进的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了安全的问题。对此,相关主管部门做出了立法工作,比如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目前已经截止了信息公开意见稿,后续会根据调整法规陆续出台。
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中,运用在追溯的体系里面,一方面可以提高信息的分享速度,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上链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但孙娟娟指出了应用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在不能篡改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上链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如何保证整个链条的透明度。
“哪些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对外发布,实现数据共享,真正实现整个全程链的透明度。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到食品安全和追溯的应用场景,还有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孙娟娟这样说。
同时,孙娟娟认为,区块链技术并不仅仅由企业使用,政府同样也可以利用起来。比如用区块链去监管区块链,或者让政府参与区块链中,成为区块链的成员。她提到,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如果数据由第三方进行管理,其中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的保护怎么实现,政府和企业之间数据要怎么共享,将成为后续具体结合食品安全领域进行区块链研究、区块链监管一些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