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季里的每一张餐桌,几乎都是大白菜的“主场”。11月是冬储大白菜集中上市的月份,近日,新京报记者提前走访发现,蔬菜批发市场内已有来自周边地区的冬储大白菜悄悄“报到”。而在供给北京冬季大白菜的主力产区河北唐山玉田县,前期频繁的降雨也没能挡住早熟品种先行一步,目前还有包尖白菜蓄势待发。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冬储”已经是历史概念,在品尝老味道的同时,市民也不妨多尝试一些新品种丰富餐桌好味。
市场:已有冬储大白菜前来报到
“来包菜吗?冬储大白菜,一斤1.2元。”10月19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现,在部分售卖大白菜的摊位,“冬储大白菜”已经前来报到。它们大多被打好捆码在车尾处,菜商们一边照应着生意,一边忙着在车厢里卸货、包装。批发市场内,已有冬储大白菜来报到。
菜商李先生告诉记者,“打头阵”的大白菜品种是北京新3号,来自河北固安。“这个时间不算提前,也就是正常上市。”李先生说,在河北固安,由于前期降水影响,大白菜的长势实际上略比往年逊色些。菜价方面,虽然对蔬菜来说,刚上市的时候菜价都略高,但当下各种叶菜价格走高,“相比之下,上市前期,白菜仍算是‘白菜价’。”市场蔬菜区工作人员回忆,约十多天前,市场里的大白菜还算不上抢手货,随着步入10月下旬,来自河北运送白菜的挂车接踵而至,“住周边的大爷大妈们来了,几乎都是整包整包买。”不过,工作人员也提示称,目前上市的冬储大白菜水分较大,市民们买回家需稍稍晒一晒水分,“要不然放不住。”
工作人员介绍,冬储大白菜的大批量上市,还需要再等几天。“唐山玉田算是主要产地了,现在市场上的玉田白菜少,等它们集中上市了,吃冬储大白菜的季节才算是到了。”
产地:玉田大白菜已开始运往北京
张小强是玉田县小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合作社的大白菜种植面积有5000多亩,其中2000亩种的是玉田特有的包尖白菜,在玉田,张小强合作社的大白菜种植面积算是*大的,往年单单是包尖白菜,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就有约5000亩。“今年大白菜受前期天气影响,雨水大,很多菜都没有种上。”
张小强告诉记者,今年受到降雨影响,除了种植面积“缩水”,地里白菜的产量也“打了折扣”。现阶段看,曾经亩产万余斤的北京新3号,今年亩产在6000斤左右。“低温寡照,再加上前几天降温,地里只有三、四摄氏度,导致很多大白菜长不成熟。”
生长期较长的包尖白菜,距离真正成熟还有15天到半个月的时间,倒是地里的“北京新3号”已陆续成熟。
这些日子,张小强一边紧盯蓄势待发的包尖白菜的浇灌、植保,一边盯着成熟大白菜的发货工作,“现在不算忙,只有一小部分大白菜上市了,总的来说现阶段的发货量很少,每天大概发10多辆车,每车4吨菜。”张小强说,在当地,目前大白菜的行情不错,这些天从每斤4毛,一路涨到了8毛钱,在后期,张小强预计大白菜的行情也不会出现太大跌幅。专家:冬储是历史概念 市民不妨多尝试新品种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冬储大白菜?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徐进告诉新京报记者,冬储大白菜在农业生产的时间和空间上,并没有严格限制,只是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的百姓沿袭传统,更愿意将种在立秋前后,收在11月初立冬前后的露地大白菜,称为“冬储大白菜”。
到现在,时间上的界限更加模糊。徐进说,这与当地茬口的安排、腾地的早晚都有关系。北京本地产的大白菜在种植上更讲究些,只有位于冷凉地区的延庆、密云,会将播种期稍稍提前三五天。种植品种中,北京与外地一样,“北京新3号”算是主导品种,“占比在70%-80%左右,它亩产8000-10000斤,综合性状不错,产量如果不高,其实也不适合作为冬储品种。”
老一辈的北方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窗根下满满当当的大白菜*能抚慰冬天的人心。而当蔬菜配送愈发迅速,食品物质更加丰富,需要“冬储”的日子也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所谓冬储,只是一种储藏方式,或者说是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徐进说,冬储已是一种历史概念。小时候在冬天长时间存下的土豆、白菜、萝卜,抛开时间的滤镜,放到当下,或许再难俘获年轻人的味蕾。
老话讲“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秋末冬初,确为吃大白菜的季节。徐进说,在这个季节,除了传统的老品种,近年来也有许多本地的新品种值得百姓尝试。一棵两斤左右的“迷你白菜”,叶软帮小;近年来开始恢复种植的核桃纹白菜,风味浓郁,入锅即烂。
“它们的口感会比市民们熟知的普通冬储白菜更细腻,这几年在消费市场上,也渐渐成为主流和趋势。”徐进说,希望消费者愿意去尝试、接受新的大白菜品种,餐桌上的味道也会因此更丰富,更令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