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餐后导致血糖波动的风险有望“被终结”。记者从昨天召开的“缓释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讨会上获悉,一种能够延长食物吸收周期从而规避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的食品缓释技术,在我国研制成功并完成临床试验。
据了解,人体正常的食物分解过程大约维持两个多小时,对淀粉吸收过快过量,很容易导致对脂肪、糖分的过度摄取和沉淀。在糖尿病患者中,升糖作用明显的精米精面等含淀粉的食品,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动的风险和胰岛素负担超标,因此延缓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少餐后出现血糖高峰值,是现在食品研发技术新领域之一。
152 0173 3840年开始,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研究人员经过10年攻关,将以前用于药品中的包埋技术,运用到食品领域中,利用包埋技术固定化淀粉,通过淀粉载体网络固化技术,使食物中淀粉与酶之间产生一个天然食物暂时间隔,阻止了酶与肠淀粉的快速接触,从而使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延迟,使得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也延迟,血糖攀升速度减慢,减少餐后血糖高峰值的出现。研究人员根据这一技术已开发出相关降糖食品,临床试验表明,在给予降糖食品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该研究获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支持。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将在获得更多的临床数据的基础上,开展食品缓释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