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华***海外维权**案”———王致和德国“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在持续了两年多后,4月23日迎来终审裁决。德国慕尼黑高等法院二审裁决“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中方胜诉,要求德国欧凯公司停止使用“王致和”商标,并撤回其在德国专利商标局注册的“王致和”商标。
“王致和”商标案是中国加入WT 以后中华***企业海外维权**案。此案始于2006年7月,中国王致和集团到德国注册商标时发现,王致和腐乳、调味品、销售服务三类商标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德国公司注册。在与对方协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团毅然在德国提起诉讼,追讨其商标权。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2007年1月正式受理此案,是年8月8日正式开庭审理。11月14日,王致和集团在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一审中胜诉。法院认为,德国欧凯公司作为王致和产品曾经在德国的销售商,恶意抢注王致和商标,已经构成了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因此,法院判处禁止欧凯公司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撤销欧凯公司抢注的王致和商标。据悉,除王致和商标外,欧凯公司还抢注了老干妈、洽洽、今麦郎等其他国内知名的食品商标。
伴随**开放,一些蜚声海外的中华***除了王致和在德国遭遇恶意抢注外,还有如“狗不理”、“北京同仁堂”、“六必居”等商标也在国外遭到抢注,这不仅影响***的声誉,也给企业走出**设置了贸易壁垒。
王致和德国维权案引起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曾经被誉为民族工业奇葩的“中华***”,如何在内外夹击下应对“抢注危机”?
从“王致和”在德国维权胜诉来看,**,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熟悉国际条约。“王致和”之所以胜诉,是因为“王致和”的商标标识在德国拥有版权。而其之所以在德国拥有版权,则是由于“王致和”遵守中国商标法,在中国申请了注册商标。由于中德共同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该公约规定在一国享有版权的,在其他成员国同样享有版权,因此,王致和商标在中国有版权,其商标在德国也就拥有版权。
其次,必须了解外国法律,聘请当地律师。王致和集团在遭遇商标侵权以后,立即聘请当地律师,了解到欧凯公司的抢注行为明显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德国的竞争法。
*后,企业应采取积*应诉的态度。“王致和”在2008年2月欧凯公司就一审结果向慕尼黑高等法院提出上诉后,按照慕尼黑高等地方法院要求,3月即提交了完整的反诉讼材料,采取积*应诉的态度,为*终的胜诉打下了基础。
“王致和”海外维权成功案例说明,国内企业在海外受到恶意侵权时,完全可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积*应对是中国企业面临国际纠纷时可采取的*好的方案;在海外诉讼虽然成本较高,但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且代价远远小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