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三元很难熬,北京大本营市场遇到**的竞争压力。
根据三元股份*新发布的半年报,201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2.3亿元,同比下降0.85%;净利润为4957.75万元,同比下降72.31%。其中,液态奶营收14.72亿元,同比下滑3.76%;北京市场营收同比降7.96%,至10.4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三元的大本营,2015年上半年北京市场出现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宏观消费环境低迷,同时北京对三元来说很重要,对其他奶企而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代牧业(01117.HK)、中国圣牧(0152 0173 3840.HK)等其他新入局者也在北京抢市场,进口奶冲击也很大。”多位接受《**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乳业人士分析称,三元压力倍增,目前应该想一想如何做到差异化竞争,自身优势应该是冷链支撑的低温产品。
吃老本不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乳企不进则退。
大本营“告危”
正在借助奶粉进行全国布局的三元,半年报显示:大本营“告危”。
记者查阅了2010年以来的历年财报,三元的液态奶收入都是同比增长的,但2015年上半年却出现了下滑。要知道,这对于液奶收入占七成的三元而言,是动了筋骨的。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三元液奶收入略微下滑,是与整体宏观环境低迷有关系的,不仅乳品,酒水、饮料及食品行业上半年都不太景气。”尤其是乳酸菌及植物蛋白饮料对于纯牛奶的代替作用,也不容忽视。
基于原料奶价格2014年以来持续下降,一些奶企也不遗余力在市场上搞促销战,买一赠一、折扣优惠等手段层出不穷,目的就是把产品、库存换成现金,抢夺消费者和市场份额。
对于举步维艰的乳企来说,更要命的是大本营市场出现罕见下滑。自2010年北京市场营收出现下滑后,2011~2014年,三元在大本营市场北京的销售收入一直稳步增长,不料,2015年上半年出现滑坡。
“北京市场涌入了众多新入局者,竞争也是不断加大,原来不直接生产鲜奶的基地型企业如今都开发了自有品牌产品,比如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大家都在大力推广。”乳业专家陈渝向《**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如果说之前只是光明、蒙牛、伊利,现在三元在北京市场面临的压力倍增,还包括进口常温奶的冲击。
都想以北京市场为试点,并图谋*好能分一杯羹,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结果,并不以三元的意志为转移。
竞争中谋出路
危局中不进则退。
稍感欣慰的是,上半年,三元固态奶(以奶粉为主)营收同比增长5.26%,这对于以奶粉布局全国的三元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
半年报显示,三元2015年上半年在北京市以外的营收同比增长4.29%,婴幼儿奶粉业务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前提下,销售收入和利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事实上,这种两位数的增长的前提是基础低,三元发力奶粉业务起步晚,因此在上半年奶粉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公司奶粉业绩逆势增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扩大了婴幼儿配方粉及送户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产能布局,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那么,上半年净利出现下滑的三元是否会导致全年业绩承压?记者留意到,即便市场环境恶劣,三元近两三年总有一笔可观收入及时输血,即2014年4.61亿元的卖地收入。
按照规划,2014年9月30日前土地受让方会支付土地补偿金1.2亿元;2015年9月30日前支付土地补偿金2.21亿元;2016年12月31日前支付土地补偿金1亿元;待四宗土地全部交付后,将剩余尾款2000万元一次性付清。
不仅如此,麦当劳的投资收益继续为三元添砖加瓦。2015年上半年,在三元上半年近5000万的净利润中,有800万来自麦当劳的投资收益。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三元要想守住大本营,就要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比如加码北京市场低温产品的开发推广,让远方及进口过来的液奶望尘莫及。对此,三元方面在半年报中也有所提及,“地处北京,拥有完善的全程冷链保鲜系统,对发展高毛利的巴氏奶及酸奶产品有着巨大优势”。
能否有起色、冲出重围,还需要在公司体制机制、人才引进和团队激励方面下功夫。“业余选手是永远打不赢专业选手的,三元应该学习其他乳企巨头,招揽一些在各个细分领域有独特能力的营销精英人才。”陈渝称,体制内确实有一些特殊的资源,但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组建一个善于打胜仗的团队。
2014年3月,复星入股三元,20.45%的持股比例位列三元股份第三大股东。这也让业界对三元的公司治理能力的提升充满期待。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三元目前仍看重业绩规模和盈利能力。公司在半年报中强调了2015年经营目标:营收50亿元,费用控制在16.2亿元以内。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0亿元,费用6.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