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一般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以中青年女性多见,临床上常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出现头晕、眼黑、乏力、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表现为晕厥或者休克,春夏季节是低血压的高发季节,为什么春季季节容易血压低呢?
这是因为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末梢毛细血管的供血量增加,而流入大脑微血管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抑制性功能相对增强,于是出现了懒洋洋的感觉,无精打采,这是春困的现象,是季节变化的结果。
低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俗称高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俗称低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也称为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低血压多见于各种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碍,平时我们所说的低血压多为慢性低血压,即血压长期偏低,多伴有头晕、头昏、乏力、易疲劳等症状。据统计,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达10%。
低血压的症状:
有头昏、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心率加快等,而体位性低血压则强调当体位改变时产生的不适。
女性低血压患病率比男性高、年龄越大低血压患病率越低、不吸烟者或不饮酒者低血压患病率高于吸烟或饮酒者,这些规律和高血压的分布大体相反;越不经常吃早餐的人低血压患病率也越高,自我感觉身体比较差的人和体重较低的人低血压患病率也较高。
预防、改善低血压
低血压患者中*庞大的人群就是中青年女性。这部分人群中,青春期的少女想减肥、年轻白领和女强人工作忙压力大,导致的后果都是主动的和被动的:吃不好。这就是问题的源头了,老人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吃好了,气质和气场自然就来了。
想防治低血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暴瘦的姑娘们,别再减肥了,请先增肥;高热量的食物对低血压是有改善作用的,像巧克力之类的,只要有节制,就可以放心吃。
2.日常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保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疲劳时不要为工作而透支身体健康。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使免疫力下降,食欲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使血压下降。
3.坚持锻炼身体,对防治低血压尤为重要。通过锻炼身体肌肉力量,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有效防治低血压。生活中要注意少坐车、多走路、多爬楼梯。
4.跟高血压防治相反,低血压患者可适量的多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因为胆固醇是人体内多种激素的原料。
5.有高血压的朋友,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稳定后,慎服降压药。坚持监测血压,了解血压变化,防止低血压。
6.老年人低血压,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起床时先躺3-5分钟,从卧位变成坐位起立时,动作也应缓慢。
7.排尿性低血压,在排尿时*好用坐式厕所或用手扶住一样比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8.洗澡水温不宜过热、过冷,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