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代秀辉
似乎只有断臂,方能在当下的境况中求生了。
*新消息显示,继百威英博、嘉士伯、重庆啤酒等啤酒企业相继选择关厂后,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啤酒)亦加入该阵列中。
对于这样的改变,燕京啤酒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
“一边继续支持、扶持优势企业,保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一边投入更多精力在劣势企业,使其有所改观。对个别不再有存在价值的企业,经过权衡之后,可能会与地方政府协商后关厂,使公司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燕京啤酒在公布的7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
为详细了解燕京啤酒关厂事宜,法治周末记者以邮件方式向燕京啤酒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可以说,燕京领导层的变动加速了它的变革。”中研普华研究员孙玉娇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为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适应轻资产经营方式,对部分价值较低的企业作关厂处理,就燕京啤酒本身来看是其战略上的必然选择;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燕京啤酒长期、健康发展。”
业绩三连降 关厂求变
“燕京啤酒有此番动作,也与当下面临的业绩压力不无关系。”食品饮料行业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近两年来,燕京啤酒业绩表现不佳。”
为此,法治周末记者梳理了燕京啤酒以及其竞争对手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的业绩情况。
从营业收入来看,燕京啤酒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实现152 0173 3840.04亿元、125.38亿元、115.73亿元,出现三年连降的情况。
然而,在营业收入方面,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却是远超于燕京啤酒。
以2016年的业绩为例,华润啤酒实现营业额286.94亿元,接近燕京啤酒的3倍;青岛啤酒营收261.06亿元,燕京啤酒尚不及其二分之一。
实际上,如果从净利润方面来看,这几年燕京啤酒的表现更加不堪。
燕京财报显示,燕京啤酒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实现7.26亿元、5.88亿元、3.12亿元。两年之间,燕京啤酒净利润跌幅高达57.02%。
相反,竞争对手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的净利润上同样甩出燕京啤酒一大截。
同样以2016年为例,华润啤酒实现净利润为6.29亿元,燕京啤酒不及其一半;青岛啤酒实现净利润为10.43亿元,燕京啤酒尚不及其三分之一。
在徐雄俊看来,除了大环境原因之外,燕京啤酒与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出现差距原因之一就是“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两年,燕京啤酒的渠道没有做好。燕京啤酒的市场一直徘徊在北京、广西等老根据地,其他地方没有出现市场份额的大面积提升。相反,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则是在‘抢地盘’方面表现的很突出。”徐雄俊说。
“一方面是大环境影响,整个行业在下降;另一方面则是燕京啤酒的内部体制问题。”中研普华研究员闫素飞同样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国企背景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在啤酒行业大肆扩张市场之时,燕京啤酒执行稳定广西、内蒙古、北京市场策略,可是在营销和管理方面,快消品行业对市场把握能力及营销能力至关重要,燕京啤酒在这方面不及其他巨头。”
关厂就能自救?
那么,现状之下,燕京啤酒选择关厂的策略是否能达到真正自救的效果?
事实上,近几年来,身处在中国市场的啤酒企业选择关厂的并非只是燕京啤酒一家。
公开资料显示,嘉士伯过去一年中关闭和处理了中国市场的17家工厂;而百威英博去年也关闭了舟山工厂和河南新乡亚洲啤酒厂。此外,华润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等也都曾关闭过亏损的工厂。
那么,这些有过关厂经历的企业,业绩现在如何?
以重庆啤酒为例,自2015年以来重庆啤酒就在陆续选择关厂。财务数据显示,关厂对重庆啤酒的销量造成了一些影响,即2016年度,公司实现啤酒销量94.62万千升,与2015年度实现啤酒销量102.7万千升相比下降了7.87%(不考虑关厂影响,本期下降约2%)。
与此同时,2016年度重庆啤酒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与2015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66亿元相比增长了375.57%,扭亏为盈。
在徐雄俊看来,近几年来啤酒行业的巨头都在进行关厂提高效益,这也是在向轻资产模式进行转化。“燕京啤酒选择关厂动作,其实也与新领导班子组建后,‘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关。国企对财务报表的‘好看’要求更高,关厂也有进一步维持利润的因素。”
不过,有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燕京啤酒光靠关厂其实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燕京与行业整体主要盈利指标相比,其各项指标均处在较为落后的水平,面对行业的转型、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作为一个1980年成立的老牌企业,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管理体制固化,燕京发展至今员工超过37000人,人力成本的逐年攀升,给燕京啤酒的经营带来巨大的经营负担,因此对燕京而言光靠关停工厂只能淘汰落后产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状况。”孙玉娇说。
孙玉娇提供给法治周末记者的数据资料显示,从净资产收益率、净利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三方面对比来看,近三年来行业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1.45%、13.07%、7.82%,但燕京啤酒则为4.41%、4.54%、-7.7%。
新老换班带来的新契机
在业内人士看来,燕京啤酒除了作出关厂策略,还应作出更进一步的变革;而同时,燕京啤酒刚刚进行的内部管理层更替正是其变革的好契机。
燕京啤酒公告显示,6月初,燕京啤酒审议并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副董事长的议案》,选举赵晓东先生为董事长,刘翔宇先生、谢广军先生为副董事长。
至此,赵晓东接替李福成出任燕京啤酒新任掌舵人。
“这几年政府加大对国企的改革力度,新老交替有利于内部改革的进行。”谈到影响,闫素飞认为。
在闫素飞看来,新老交替可以更有利地推动集团企业改革,未来燕京啤酒*大的期待就在于国企改革带来的增长动力。“需要借助国企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实行员工激励机制,如此或可改变公司营销及渠道方面资源,或可利好争取市场。”
那么,燕京啤酒的新班子打算怎么做呢?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燕京啤酒在公布的7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及了换届后公司战略发展的思路。
燕京啤酒**提出,将继续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市场化的原则去进行企业的运行。
“不断完善公司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升现有产品品质,坚定‘做中国*好的啤酒’这个目标。”燕京啤酒称,“从市场角度来讲,公司会密切关注整个啤酒行业的发展动态,发展动向,对一些重点市场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不同市场特点,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保持公司在现有基地市场上的**稳定地位。同时希望在一些新兴市场上,能够有所突破。”
此外,燕京啤酒谈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包括薪酬体制改革上,其将继续围绕产品、市场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不断调节、调整公司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
“燕京啤酒要给区域公司更大的自主权,同时资源要到位,以使市场快速盘活;从产品的角度看,要在紧抓中高端市场的同时不放弃低端市场,按照不同的市场情况作出不同的市场策略。”食品专家朱丹蓬此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