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回应3大质疑进口肉符合市场供需

百检网 2021-12-28

  中美元首北京会晤期间,双方签署了超过2500亿美元的商贸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其中包括京东与万洲国际(双汇母公司)旗下史密斯菲尔德签署的价值10亿美元的猪肉采购协议。对此次采购大单,网上有企业质疑称双汇进口美国猪肉是“搞垮中国农业”,甚至呼吁“千万别购买双汇的猪肉及相关产品”。

  对此,双汇新闻发言人周霄近日正面回应3大质疑,表示双汇进口美国猪肉是按照国内肉类供需产生的自由贸易,体现了中美农业的互补性和合作空间,促进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并没有打压中国畜牧业。“网上的说法对公司造成了事实损害和不良影响,我们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回应“冲击国内猪价”

  猪肉进口是基于供需关系的自由贸易

  2013年,双汇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创下中美史上*大并购案,双汇也一跃成为全球*大的猪肉食品企业。此后,关于美国猪肉冲击国内猪价、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质疑声音不断。

  对此,双汇新闻发言人周霄列举了一组数据——全球每年出栏生猪12亿头左右,中国接近7亿头。2016年,中国猪肉产量5299万吨,进口猪肉295万吨,占比5.6%,而双汇产量占比不到3%,双汇进口猪肉占比仅为0.56%。“双汇进口肉的这个数量级,根本无法决定国内市场的走向,更是基于供需关系的自由贸易。相反,国内猪价一直飙升才吸引猪肉进口量大增。”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前,我国猪肉价格一直低于美国,且进口猪肉保持在20万吨左右。此后的10年中,在“猪周期”影响下国内猪价屡创新高,导致进口猪肉量不断增长。2016年,中国生猪出栏6.85亿头,下降3.3%,供应不足导致猪价大幅上涨,*高时超过21元/kg,是欧美猪价的2-3倍,当年猪肉进口量相应增长90%。今年1-9月,国内生猪出栏量上涨到4.82亿头,价格也随之下降,导致进口猪肉直接减少21%。

  周霄表示,猪肉进口是按照国内肉类供需的实际情况产生的自由贸易,是对国内肉类市场的有益补充。这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政策取向,也充分体现了中美农业的互补性和广阔合作空间。

  回应“美国猪用瘦肉精”真相

  从饲养到入关检验严格杜绝“瘦肉精”

  由于美国猪肉加工养殖中允许使用“瘦肉精”,这引发不少人对进口猪肉的误解,部分公司甚至宣称“双汇一直销售含有瘦肉精的毒猪肉”。

  对此,周霄表示,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对中国出口的猪肉产品在饲养环节不添加“瘦肉精”,产品也不含“瘦肉精”。所有进口猪肉入关后,都要按中国的标准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使用、销售,“因此不存在含‘瘦肉精’猪肉进入国内市场,更不存在‘游说政府放松,乃至取消瘦肉精禁令’的情况。”

  同时,双汇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瘦肉精”抽检,并**实行“瘦肉精”头头检验。全国258个县市的政府部门对双汇产品进行过地毯式检查,均未检出“瘦肉精”。

  回应“天价海外并购”

  收购促进肉类产业供给侧改革

  目前质疑“进口猪肉冲击”的声音主要源于双汇4年前对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天价并购”。

  周霄称,双汇的这起海外并购符合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双汇推动中美欧100多家公司同步发展,把史密斯菲尔德的先进技术、优质产品引进到国内市场,促进了中国肉类产业的升级和供给侧改革。

  对于“冲击养殖业”一说,周霄列举了一组数据进行回应:2007-2015年,中国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出栏比例由26%上升到45%。规模化的养殖场提高了养殖水平、节约了资源,使得行业集中度和养殖结构不断优化,这种发展路径和趋势符合中国国情。

  同时,生猪养殖近十年实现了较好的盈利水平,即使在2010年、2014年猪周期低谷、低猪价时,头均创利在50元左右,其他年份头均创利均在200元以上,特别是2016年高猪价时头均创利达到了800元左右、销售利润率超过了40%。

  “中国养猪业这些年的发展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国肉类企业”走出去“没有打压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反而促进了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加快中国畜牧业现代化的步伐。”周霄表示。

  (文章来源:新京报,作者:李栋)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