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井跟大家换个话题,就是关于鸡蛋消费模式和在不同时期的演化和变革。
消费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种,需要你去满足的消费;第二种,需要你去迎合的消费;第三种,需要你和消费者共同创造的消费。它们对应的能力也是不同的。**种是产能;第二种是市场营销技术;第三种是对于生活的想象力。
消费这个词,什么时候开始活跃起来的?就是在它和购买这个词的含义也开始区别开来的时候。购买不见得有选择的意思。几十年前物资紧缺的时代,购买还得求人呢。能吃上鸡蛋是排场人才该有的生活,生产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开足马力生产足够的鸡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即可!*早搞规模化养殖的那批人,就是凭着胆大敢干攫取了**桶金!
但随着养殖规模的发展,消费群体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开始分化,就有了市场的差异化消费,一些中高端的消费者开始不注重价格,重在吃出安全、健康和理念。于是,一些精明的蛋鸡养殖者便开始转换销售模式,市场便出现了所谓的富硒蛋、虫草蛋、杂粮蛋、农家蛋等等产品来迎合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当然中国需要有较大的广告成本作为支撑,做的稍有名气的像“咯咯哒”“神丹”等等品牌。其它的那些地方性品牌蛋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第三种消费所谓和消费者共同创造的消费,就是源自于对生活场景的想象,也叫休闲性消费或者娱乐性消费,像一些地方兴办的农家乐就是这个性质,一家人在周末假期,亲自去农庄的鸡窝收鸡蛋,逮鸡子,喂鸡子,包养一群鸡,甚至消费者可以用这些食材亲自加工品尝,当然,这些服务和产品的价格可能会高的咂舌,不是一般工薪阶层可以消费得了的,至于买到的是不是真正散养只要天知道啦。但仍有一部分消费者居然乐此不彼!
如今,我们处于这三种消费模式共存的时代,究竟哪种模式适应我们,需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去经营和尝试,当然,作为一个企业或者养殖户,在自己的观念和市场区隔里,很难理解其他市场的玩法。还记得今年上半年有人对拼多多那种如潮水般的批评和鄙视吗?还记得有人对一些新兴企业在忽悠的嘲讽吗?本质上,这都是因为不在同一个消费趋势里带来的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