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引导等方式,因地制宜、科学推广,成功将蚕桑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属于典型丘陵山区的会龙镇,气候和土壤适宜,排灌条件优越,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在上世纪末更是成为了市区蚕桑基地重点示范乡,蚕桑产业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15%以上,但由于产业缺乏规模效益,对农业经济的带动力不强,产业发展曾陷入低谷。如今,蚕桑产业又在会龙蓬勃发展,原因何在?
普及新技术养蚕有底气
10月11日,在高坪区会龙镇老场桠村的蚕桑产业基地,2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摘桑叶,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挡不住村民干活的热情,一筐筐新鲜桑叶接连不断的装运上车运到蚕房。
在老场桠村大蚕房内,白白嫩嫩的蚕正津津有味啃食着嫩绿的桑叶。“我们设有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坪区蚕桑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振兴,高坪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还不定期对中心蚕桑技术人员、石门楼等村蚕农、南充大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等开展大蚕养殖技术培训和赴外地开展蚕桑基地学习。不仅拓宽了蚕农的知识面,对如何规模化发展蚕桑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提升了蚕农发展蚕桑的信心。
“经过大半年的建设,我们一期蚕桑示范基地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九月中旬我们进了200张蚕纸,到现在**批蚕进入了盛食期,再过几天就可以上簇成茧,预计可以产出9吨到10吨蚕茧,产值在50万元左右。”杨泽武说,“如此迅速的发展,是在会龙镇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村民们的精心管理下,我们蚕桑基地才实现了一年内栽桑,养蚕并投产。”
关于下一步的打算,杨泽武满怀信心地说:“计划十一月份再建3000平方米大蚕房,扩建桑园1000亩,明年进行大规模,高标准,批量化生产,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增收又致富
发展蚕桑产业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思路的体现,不仅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土地产权效应,更增加了农民
“我每天的工作是在外面采桑,采了回来就养蚕,收入接近100块钱。以前觉得年纪大了没得钱赚,现在我们可以在家门口挣一部分工资,光养蚕的收入我都很满意,这样好的发展!今后我还愿意到这来务工。”会龙镇老场垭村村民刘秀碧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平时在家就种点小菜,现在在蚕桑基地务工的她,日子**比**好。
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会龙镇发展蚕桑产业基地5000亩,引进业主从事蚕桑产业,带动周边村民从事蚕桑产业,巩固了脱贫成效。
“现依托5000亩桑园和2期标准化蚕房,我们还要在延长蚕桑产业链条、开展综合利用,开发特色产品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从而带动蚕桑从纯生产型向文化旅游型发展、实现蚕桑产业提档升级,为蚕桑增效、蚕农增收,乡村振兴开辟更多发展路径。”会龙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益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