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鞋材市场竞争加剧 或再掀价格战

百检网 2022-02-10

  一个多月前,由于客观原因,温岭数千家鞋厂被强制关停,原本下到当地的订单也被迫转移到国内其他制鞋产区,晋江陈埭便是承接这些转移订单的地区之一。记者日前走访市场时发现,受惠于订单转移以及运动鞋行业整体复苏,晋江鞋材生意日渐升温。

  然而,这种升温并未能减缓晋江鞋材市场的竞争态势。相反,这种竞争态势随着市场的升温大有日趋激烈之势。

  利好信息促市场升温

  上周一,某外贸公司老总张晓玲再也无法等待,紧急撤回原本年前就下在温岭的外贸订单,而这批订单的原材料采购、下单生产均被改到了晋江陈埭。

  “温岭单价比本地来得低,一些要求不高的单子都会放到那边生产,但如今不行了,为了保证准时的出单时间,我们只能把单子进行重新调配。”说起这种情况,张晓玲无奈地摇了摇头。

  她的一席话得到了中利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明辉的认同。不过在丁明辉看来,订单从温岭转移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市场,然而整个陈埭鞋材市场升温的zui主要原因却是整个运动鞋市场的好转。

  从2012年开始,国内运动产品市场出现萎靡,整体出现增长停滞,作为其上游供应商的鞋材企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创伤。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家企业已扭转了2012年以来的订单下滑态势,安踏在2014年一季度订货会上实现了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订货数量增长,此后,特步、匹克等多家企业也同样在公告中披露了类似的信息。

  这些复苏迹象在本土鞋材市场上反映zui为迅速和真实。春节前后,不少鞋材厂的订单已经排满,甚至有鞋企受限于产能,不得不推掉一些订单。

  诚长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戴剑荣对今年鞋材市场情况表现出了乐观,“大市场环境的复苏让我们又看到了鞋材行业的希望,相信今年的鞋材市场能够出现恢复性的增长。”

  形势倒逼本土企业转型

  一方面内销市场的利好送来市场复苏,而另一方面则受惠于这两年外贸新市场的开拓。

  随着内销压力增大,不少鞋材企业开始尝试海外市场,新泉顺鞋底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转投外贸的鞋材厂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甚至考虑再多投一条生产线。

  新泉顺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国致表示,为了应对市场低迷的形势,新泉顺鞋材从前年开始便适当逐步扩展外贸市场,以外贸为主,内销为辅,外销比例从先前20%上升到70%,以适应市场形势。而这种转变带来的效果也颇为明显:在之前大部分主做国内市场的同行由于订单量不稳定等因素而不得不收缩的时候,新泉顺的生产却忙不过来。

  他坦言,两年以来,新泉顺一直努力拓展新的外贸渠道,这让他们寻找到很多机会。不过,也并不是海外每个市场都那么风光无限,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新兴市场,例如东南亚、南美这些地区。

  “这些市场大多数是伴随着制鞋产业链转移后的新兴市场,它们在鞋材采购方面尚欠配套,也未形成集群优势。我们已在墨西哥、印尼、越南等新兴市场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正翰无纺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洋表示。

  或将引发新一轮价格战

  面对市场机遇与挑战,如何节省成本,推陈出新,成为鞋材行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打造强势品牌,鞋材商们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而新产品的问世,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利润的稳步增长,也推进了行业整体工艺和技术的进步。

  产品创新应是zui重要的,晋亿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国贤告诉记者,把握每一道生产工序的标准化,每一种原材料的选用zui佳化才是企业站稳脚跟的重要保证。除了在产品上保质保量之外,他们纷纷加大了研发力度,寻求通过技术上的突破,生产出“人无我有”的产品,从而打响品牌名号,在市场中抢得占有率。

  对此,丁明辉表示赞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再三强调,鞋材生意做到zui后拼的还是科技,新品研发这是必须要坚持的,尽管意识到新材料开发目前在市场推广的难度大,但有了一步,才知道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先前鞋材企业主要与品牌的采购人员对接,看有没有相关的生产技术与合理价格,现在则是直接与品牌研发人员对接,为他们提供材料,让他们选择。因此,现在鞋材供应商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更能把握主动权。”据他介绍,品牌研发人员都有大体的方向与要求,企业要根据他们的条件提供相应的材料,或者企业提供zui新研发的材料,他们再根据企业的材料特性做进一步的研发设计。

  在坚持产品创新的同时,市场环境严峻推动企业们开始向精益化生产要利润,据丁树辉介绍,为了使产品更具竞争力,更有市场价值,树辉公司就与机台公司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节能机台,原来的复合机台滚筒一般只有1.5米~1.8米,而新型复合机台的滚筒更新到了2.5米,因此在耗电几乎不变的情况下,产值能比原来多出三分之一,不仅如此,滚筒面积的增大能使复合过程的受热更加均匀,复合效果更好。

  “原本的贴合流程采用大车间设置,仅仅这个流程就要动用30多个工人,现在,我们通过生产工序重设后,改成小车间的贴合工序,仅仅只要6个人,却可以创造与原来几乎齐平的生产效益。”丁明辉举例说。

  除了坚持鞋材主业创新创利之时,不少企业以鞋材技术为依托,利用新的技术,开始拓展生产链,挖掘产品的多方面利用价值,力求通过产业链的拓展达到企业的平衡和发展。汽车坐垫、EVA一次性成品鞋乃至减压缓冲用具都是本土鞋材企业做出的拓宽产业链的大胆尝试。

  “虽然拓展企业产业链并不容易,因为需要全新的渠道、全新的团队和全新的市场推广来配合新产品,而不是仅生产出产品就足够,但是我们一直坚持在尝试,也相信有**能够把它们发展起来。”戴剑荣说道。

  虽然受各种利好影响,晋江鞋材市场日益升温,但是不少业界同行却丝毫乐不起来。原因无他,市场的升温并未能够让鞋材企业的经营利润有所提升。

  丁明辉不久前刚刚接到一个老客户的一款户外鞋底的报价。按照正常价格,这款鞋底的zui*价要22元每双,如此才能够保证鞋底企业有些利润。然而,却有企业给这位老客户报出18元每双的价格,这种情形让丁明辉很担忧:刚刚有所起色的鞋材市场是否要进入价格大战。

  “在内销市场持续不景气的背景下,很多以内销为主的鞋材企业纷纷转向外贸,即使有了温岭转移订单对市场进行相应补充,内销形势回暖,但价格战却随之而来。”提到这种情形,丁明辉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鞋材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产品同质化。

  “随着技术的普及,一般运动鞋需要的鞋材大多数企业都能够提供,产品的同质化让很多鞋材企业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价格战在鞋材市场早已打响,再加上采购原材料费用的上涨,使很多鞋材企业有苦难言。不仅如此,年年显现的‘用工荒’让鞋材企业不得不每年提升员工福利,以保证企业能够如期开工。此外,管理费用、原材料费用的增加,还有随着技术革新而不得不及时更换机器的各种成本,在产品价格走低面前,矛盾显得愈发突出。”树辉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树辉告诉记者。

  而成品鞋市场环境调整导致上游供应链必须做出相应变化,速度之快令企业措手不及,为此付出的成本代价远远超过前者。泰亚鞋材曾在去年半年报中表示,从去年开始,泰亚股份的主要客户纷纷将下单模式由过去每款鞋子数量较为平均的订货方式改为“多款少量”,即减少某一特定款式的下单量、拓宽款式范围。

  “因为不同款式的鞋需要的材料、模具都不相同,导致公司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模具和材料、清洗机台,工人的熟练程度也大大下滑,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该工作人员表示,国内成品鞋由从前的“款少量多”订单统筹型供应链模式,转变为“款多量少”精细化运作模式,这给上游企业带来的zui直接后果就是成本上升。

  “模式转变了,但价格却没提升,这对我们企业来说,压力很大。”作为另一家鞋材企业,晋亿鞋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叶延雄这两年感触颇深,“款多量少”的产品并不好做,做小单,不仅是材料和模具不断更换导致成本上升,更重要在于工人的熟练程度下滑而导致单件成本上升,这对传统的鞋材生产企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这或许意味着,企业内部生产工序的乾坤大挪移,如何设置合理工序,如何通过先进的机台来提高生产效率等等,“款多量少”精细化产品模式要求鞋材企业能在标准化流程和执行力方面做到更好。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