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吴润达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皮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也是吴家制靴的第五代传人。
蒙古靴是蒙古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有毡靴、皮靴和布靴之别。传统的蒙古皮靴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材料,经5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吴家祖上在清朝咸丰年间给府衙的官员专门做靴子。吴润达15岁开始和父亲学习做靴。老人说,小的时候学习制靴手艺时,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休息五六天。这样,当别的兄弟学习科学知识、考学、工作的时候,吴润达钻进作坊里埋头学习手艺,成了吴家制靴的真正第五代传人。
2006年,退休的吴师傅发现呼和浩特市场上销售的蒙古族皮靴做工粗糙,样子不全,和传统的蒙古族皮靴的制作工艺相差甚远。于是,扔下老本行42年的吴师傅重操旧业,拿出了尘封柜子里近半个世纪的皮革、工具,让蒙古族皮靴的传统制作工艺重新焕发光彩。
吴师傅能够制作7种样式的蒙古靴,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为帮、靿和靴底样式、尺寸的不同。蒙古靴主要由靴筒和靴底两个部分组成,蒙古靴靴筒内部和靴底都比较硬实,穿着时一般要在靴底垫上毡垫,在脚上套上厚厚的毡袜,以防硌脚。蒙古靴主要分为靴底制作、靴筒制作、上靴子和排靴子四大步骤,需要打层子、纳底子、下帮子、挖云子等50多道工序,制作一双大概需要10天左右才能完成。蒙古靴各种样式一般不分男女,不分左右。靴上的图案包括“二龙戏珠”、“珠宝连城”、“蝙蝠点水”、“五色祥云”。吴润达说,过去有钱的人才穿带云子的靴子,没钱的穿光面的素靴。修饰云子的靴子,一双*多可饰40个云子,*少要契4个。
吴师傅亲手制作的纯手工蒙古族皮靴技艺精湛、用料考究,独具民族特色,被众多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珍贵的收藏品。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我区对全区非遗***和自治区级传承人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补贴。目前,年逾古稀的吴润达老人希望多找几个学徒,把自己掌握的蒙古族传统皮靴制作技艺传授下去是他*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