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游的鞋材企业,没有品牌,没有终端产品,一直在行业中为人默默做着嫁衣。在当前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这些企业如何迈开“二次创业”的步伐?“跟着品牌企业同步发展!”泰亚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丁建平一语中的。
“伴大款”,已成为不少规模鞋材企业的共识。丁建平分析说,作为鞋底行业,泰亚股份不可能直接面向消费者,它不得不依托终端的品牌,来承载自己的价值,所以,要体现价值,只能和品牌企业结成一体。泰亚目前就和安踏紧密联系,不但联手启动了安庆安踏工业园“年产2000万双运动鞋鞋底项目”,还每个月和安踏、厦门大学材料学院三方召开研发互动交流会,及时通过市场反馈,不断调整鞋底的研发方向,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
不仅泰亚,泰昌鞋材发展有限公司在和贵人鸟合作时,也会根据对方的需要,不断在研发和管理上创新,尽可能做到“想在客户之前”。“只有不断跟着品牌企业的发展步伐,你才不会被淘汰,才能不断进步,再进步。”泰昌副总林海滨表示,他们一直致力于修炼内功,不断满足终端品牌的需求。
此外,作为李宁、安踏的指定海绵供应商——源利鞋材,他们在和品牌企业的合作中,也找到了自己的精准定位:不做*大,只做*强。“品牌企业和你合作,不会看你是否做得*大,而是看你是否有实力,是否能为他们提供真正好的产品。”源利总经理张连锋表示。
从早期的台资企业发展趋势来看,鞋材企业发展方向是和品牌企业的发展捆绑在一起的。如目前,耐克、阿迪达斯配套的厂,不少都是越做越大的台资厂,而一些小企业则在大浪淘沙中,渐渐淡出了行业。
“但是,在和品牌鞋企合作时,你就必须知道游戏规则,行业话语权始终掌握在他们手中。”林海滨表示,正所谓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拥有了话语权。所以,认清定位后,就要牢牢跟紧,同步发展。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做品牌鞋企的供应商要求更高、压力更大,一旦被对方淘汰,对企业都是不小的损失,严重的甚至影响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