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鞋业走到十字路口

百检网 2022-02-11
今年5月,记者在惠东黄埠镇海滨路上一家鞋厂看到,这家厂从春节后一直没有开工,生产线上冷冷清清。

2009年,耐克关闭其在中国江苏太仓的**一家鞋类生产工厂。2012年,全球排名第二的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将在10月份关闭其在中国苏州**一家自有工厂。耐克走了,阿迪达斯也要走了。全球鞋业巨头相继关闭在华工厂,折射出目前中国制鞋业的艰难处境。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急速攀升,“中国制造”的红利优势越发减弱。而对于曾经有着传统优势地位的惠东鞋业,如今这些因素无一例外地在困扰着数千家鞋业企业。惠东鞋业,遇见了它的十字路口,而且分外紧迫。

“以前镇上的街道都是灯火通明的。工人工作到12点,下班,再去市场买菜买衣服逛街,直到早上5、6点。现在基本顶多到2点,街道就安静下来了。”惠东县吉隆镇镇长周永坤

不再灯火通明的街道

“从开始做鞋到现在,今年是*辛苦的一年,2007、2008年尽管有危机,还是感觉有得做。去年开始,我觉得好像从整体越来越不行了。”156 0190 2607年,鞋厂老板陈新从公务员岗位辞职创业。他开的厂位于惠东县黄埠镇海滨路,主打贴牌产品全部出口,目前有工人60多人。站在海滨路上,一眼望出去,密密麻麻的都是鞋厂。在“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惠东的生产重镇黄埠镇,厂家云集,目前有3000家鞋厂,其中上规模(年产值2000万以上)的约有56家,鞋厂中80%做出口,80%里面做自己的品牌的不到10%.黄埠镇副镇长方洪军说,“大都是做贴牌,我们是别人的加工厂。”

“以前我们主打女单鞋,相当于单项专科。现在不行了,现在是鞋我就做,男鞋我也做。因为生意没有了,少了,你不抓一点的话,放弃这个机会就没有了。”采访中,陈新语气急促地说,“好像以前非得要吃泰国米,吃大鱼大肉。现在是小麦也好大米也好,我也要吃,先吃饱肚子再说了,要不然你就过不去这个坎,要不然就饿死了。”

而同处惠东紧邻黄埠的兄弟镇吉隆,同样以制鞋起家。吉隆各类鞋业企业有1803家登记在册,鞋材企业474家。2000多家鞋业中,近七成主做外贸,内销厂家约30%.吉隆镇镇长周永坤说,这几年整个鞋业的情况都是不大乐观,主要保稳定。

“以前镇上的街道都是灯火通明的。工人工作到12点,下班,再去市场买菜买衣服逛街,直到早上5、6点。现在基本顶多到2点,街道就安静下来了。”周永坤说,以前镇上很少有早餐店开得下去,因为鞋厂生意好经常需要加班,没有人去吃早餐,“现在早餐店也多了,这里,不再是不夜城了。”

我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去了,没倒下去的死不了也动不了,动得了的也已经筋疲力尽了。鞋厂老板陈新

不再同行的战友

5月初的**,阴雨绵绵,记者坐上董师傅的三轮车在黄埠街道行进。“今年*差了,有的厂3月份才开工,鞋厂不好做,我们生意也不好做。”董师傅是河南人,在黄埠踩三轮车10年了。)

记者随机走进一家鞋厂,二十多个工人们正在忙碌着,面料已经照着版师分割出来的纸板造型裁剪好了,接下来要帮面,一位工人把帮面套在鞋楦上敲上钉子。之后有工人把帮面固定在鞋楦上刷胶粘贴再拔掉小钉子,*后把鞋底粘贴到帮面上用顶压机进行加固。这是制作一双鞋的大概流程。正在干活的一位工人抬头看看记者说,“今年没有去年那么好,我们厂5月份才刚开始做,有时候做三天休息**。”这些鞋要发到哪里去?“单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不知道成品销往哪里去。”这位工人说,“有做我们就做,没得做我们就不做咯。”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黄埠吉隆的鞋厂出现过一次严重的倒闭潮。“2008年走了200多家,2009年走了100多家,2011年10来家,今年(到5月份),大概是四五家。”吉隆镇镇长周永坤粗略数了数,他说,经过金融危机后,镇上留下来的鞋企抗压能力相对更强了。

黄埠镇的副镇长方洪军也表示,惠东鞋业经历过欧盟反倾销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两次洗礼,“欧债危机对我们来说已经是第三波了,两次洗礼后,剩下的企业生命力都比较强一点。”方洪军说,目前只有零星个别的企业正常关闭。

“今年不叫倒闭,今年是没开门不敢开门。2008年还能扛住,到今年是扛不住了,劳动力资源迅速减少,成本急速上升。”惠州市粤东鞋材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畇说,据他所了解的,直到4月份左右都还有30%的小企业没有开门。

陈新则说,“其他鞋厂跟我是战友关系,我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去了,没倒下去的死不了也动不了,动得了的也已经筋疲力尽了。”

市场真的是给小厂害到了,恶性竞争。惠东县黄埠镇副镇长方洪军

不再低廉的工价

在陈新眼里,大家都在说国外形势变化,可他认为自身存在更大的问题,他说的自身,指的是飞涨的工价。“物价在上涨,但再怎么涨也涨不到工资那么快,一年一涨,一涨就五六百。现在工人说没有两百三百**我不做。老板接了订单,不做就要赔钱。原来1.5元一双的加工费,现在工人要3块钱,我说迟早都会被搞死。”

工价上涨是众多鞋厂共同面临的问题。黄埠镇副镇长方洪军说,因为行业里缺乏规范,一些更小型的加工企业虚抬了工价,扰乱了市场。“市场真的是给小厂害到了,恶性竞争。小厂是拿到订单有货做就临时请一批帮工,他们两三个月不一定有一次订单,但工价上去了。”方洪军说,由于劳动力存在大的缺口,大家都在争劳动力,相互抬价,形成了一个恶性竞争,对大型企业冲击力尤其大。

“刚做厂的时候,工人个个很听话的,不做他没饭吃,老一代退休了,新一代没这么勤快,父母不要他钱他压力不大,自己养活自己就可以,他们工资不低的。”陈新一说起工价就叹口气,“有些工人只看重眼前,有钱赚就好了,可一直抬价,老板都做不下去了,他们到时候去哪里做?”

如果说利润率20%,一双鞋赚不到6元,附加值很低。惠东县黄埠镇副镇长方洪军

不再丰厚的利润

“现在就是掰手腕,谁先放弃谁就输”。今年过去了一半,陈新算了算,自家鞋厂能保本就算顶好了,“不亏钱就好,今年是在投资,回报基本看不到。”他说,现在工钱涨了,利润却在下降,做一双鞋的毛利润才几块钱。

实际上,现在在惠东,鞋子的附加值提不上去,一直是个老大难题。一双惠东女鞋,平均出口价不足5美金,可当它贴上国外**品牌的标签后,身价马上变成几百美金,而且很多又辗转卖给了中国的消费者。C am el(美国骆驼)、A anaSui(安娜苏)、Fendi(芬迪)等60多个国内外知名鞋类品牌均选择惠东鞋厂作为制造商。“西方开发、东方加工”或“省外品牌,省内生产”是惠东鞋业老板们习以为常的生产方式。

方洪军说,2011年黄埠镇产鞋3.85亿双,产值103亿多,“一对鞋左左右右才26块钱,鞋的价格上不去,如果说利润率20%,一双鞋赚不到6元,附加值很低。”方洪军坦言,“*辛苦的赚的利润是*低的。”

吉隆镇2011年2000多家鞋业企业共生产鞋3亿双左右,产值约63亿元,一对鞋大概20元利润。周永坤说,“鞋业好的时代,一双鞋的利润有十多元一双,但现在大概只有2元的利润。”他说的好的时代,大概是在2002年到2005年。“那时候是*好的时代,2006年开始就开始低迷,到2008年开始就越来越低了。”

“因为没有人知道金融危机的底部在哪里,危机到底会不会继续深化下去。去年还没有今年讨论得热烈。今年开始有些人的看法更不乐观了,觉得危机也许会蔓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说,去年还处在观望,原先没有采取应对挑战,应对危机的准备,企业觉得今年比去年更加难熬,也是很正常的,“明天会怎样,可能还要等明天。”

症结

“两头在外”迷局如何突破?

“为什么说吉隆的鞋业是低端,利润越来越少呢?我们属于中间,我们的脖子和脚给人牵住了。”周永坤说,温州主要出鞋材,鞋材利润很高,吉隆黄埠从温州进货,这一方面被牵制住了。另一方面,“我们靠生产加工,脖子是销售,又被国外牵制住了。”他说,“头和脚都很高,很高的成本,销出去又不能按我们的价格来谈,两头都被摁住了,这是个很痛苦的事情。

汪畇也认可惠东鞋业两头在外的说法,“原来惠东鞋是畸形发展,没有头没有尾,只有中间的加工环节。头是原料市场,我们的原料全部依赖广州、温州市场供货。尾巴是成品鞋的批发,过去成品鞋给温州老板包了,或者给老外的贸易公司包了,他去卖。”他说,“真正做鞋是很辛苦的,卖鞋很好赚,你加工商就赚2块钱一双。”

每次说到惠东鞋业,业界无不会拿来和温州相比。曾几何时,温州还组团到惠东来学习参观,但如今,惠东的女鞋与温州女鞋,相差甚远。业界称,从本质上来说,以巨一为代表的温州女鞋与惠东女鞋的发家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温州鞋企的创品牌意识要强得多,而且舍得花本钱。温州有些企业为提高企业知名度,每年投入几百万甚至千万元资金做品牌宣传,在全国各地广泛建立销售网络,通过专卖、连锁加盟等多种形式把品牌推向市场。

“有饭吃的时候就有惰性,没饭吃了,想着去找米下锅了。原来这里的老板,一年赚了100万,以为了不起了,200万以为当李嘉诚了,300万可能要跟比尔盖茨去拼了,原来是小富即安,现在大家知道市场竞争是很残酷的,不给留情面,大浪淘沙,也需要这样。”汪畇提到的小富即安的思想,也一度是外界认为惠东鞋业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

不过,进步总发生在变革之中。“一直没有一个事件来推动,大家就是一帆风顺,温水煮青蛙。要有一个契机的,金融风暴连带欧债危机,现在是惠东鞋业该转变的时候了。”汪畇说,“刚好有这样一个时候逼着我们必须清醒,没有退路。”)

林江说,其实现在不仅是惠东的问题,整个出口导向的加工制造业都会碰到同样的问题。而惠东作为一个加工制造的制鞋基地,这种挫伤感,来得格外强烈。

未来

“抱团转型”之路或是转机

实际上,近两三年来,惠东鞋业的转型已开始在迈开步子。2010年,惠东四家鞋企合并成立该县**家鞋业集团广东香恋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香恋”品牌。目前,该鞋业集团已在全国设立分店约220家,对示范带动惠东制鞋企业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加速惠东鞋业优化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五月,则有50家左右的制鞋企业加盟“鞋业品牌联盟”,与粤东*大的鞋材市场粤东(国际)鞋材市场举行了进驻签约仪式。“粤东鞋材市场的建立,就是要完善整个鞋业产业链,有市场了可以引进专门生产鞋材的企业。”作为粤东鞋材市场总负责人之一的汪畇说,鞋业品牌联盟从开发资源到共享公共资源一线贯通,联盟保证品牌的打造,市场则保证联盟的宣传推广和正常运作。到五月底,鞋材市场的200间大卖场商铺均已由品牌联盟全包了。“以后如果有可能搞一个大的成品鞋批发市场,市场也可以不用在别人手里了。”汪畇憧憬着。

惠东县委书记李灿洪不久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惠东鞋业产业发展到现在,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了”。记者了解道,惠东县于2009年规划建设总投资18亿元、面积6000亩的中国女鞋生产基地主题工业园,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惠东还在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划出550亩土地,引导大中型鞋企入园,首期10多家制鞋项目已开工建设。接下来,该县将把这个工业园作为推动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来建设,承接和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落户园区,带动本地鞋业转型升级。

李灿洪介绍,还将通过组团,成立集团公司进行研发、设计,打造惠东自己的品牌。记者获悉,目前惠东计划加快建设***验证中心,减少出口的中间程序。

林江也称,在当前的形势下,外需的部分很难有明显的转机。“能否从危到机,在惠东鞋业优势没有完全消失的情况下,尽快把鞋业内需的产业链建立起来,毕竟在鞋业制造,品质管理,产品设计是有经验的。应该把多一点的经历放在品牌建设,品牌管理,营销等工作上。”他*后说,当然,这不是短时间能做成的。

虽然日子艰难,汪畇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考验一个企业,“不行的(鞋厂)会死掉,行的继续发展,结成集团式的发展,未来要有航母一样的企业出现。”这个航母一样的鞋厂能出现吗?记者问,他坚定地回答“能够出现。”

结束语

走在黄埠镇并不宽敞的街道上,准备离开的时候,成百上千的招牌依旧安静,这些招牌中,有的也许已经屹立了十年二十年,也许和1981年惠东**个鞋厂创办的历史一样,那么久远。然而,它们始终没能让我深刻地记住一个。也许,等哪**“航母型的鞋厂”在惠东诞生,惠东转型之路成功,知名品牌多了,这些招牌能让一个初次到惠东的陌生人、前来洽谈订货的经销商,一眼就深深记住它。

记者问陈新,“那么艰难,还会继续做下去吗?”他说,“越困难越要往前冲,你一倒退,就很难成功,大家都困难,就像掰手腕,对手也疼,你也疼,看谁先说放弃谁就失败了。在竞争残酷的情况下,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他说,再冲冲,看能不能冲出个好结果来。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