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
“这个文件出台的原因就是各地都出现了民工短缺,工厂有无法开工的危险。缺水缺电这些条件还可以想法替代,缺人那可是彻底没有办法了。”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蔡日方感慨。
为何“民工荒”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蔡日方认为,至少有五个原因:一是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起了一定的效用,某些地区农民减少了外出打工的比例。二是多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使部分农民对外出打工产生了恐惧感。三是农民工市场的区域化特征非常明显,信息沟通不畅。四是农村劳工的**减少,比如,156 0190 2607-2002年,乡村人口**减少了2658万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扩大之中,这意味着“农民工”的来源已经出现了萎缩。五是计划生育所造成了人口增长断层,进而对劳动力持续供应产生影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科所一位人士认为,按照市场规则,农民工短缺是劳资矛盾和工资过低造成的,尤其2003年以来农民工维权意识开始兴起,大批民工对现有劳动条件已经感到不满。
他介绍,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的调查统计,全国企业新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是660元,而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许多中小企业的工资普遍只是接近甚至还低于这个水平。长三角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个案,在一直以来都以中国*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受到全球投资者青睐的珠三角,许多企业也开始面临****的缺工现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广东6000多间制鞋企业中,缺工人数超过10万人。同时,在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工资增长幅度12年来只有68元人民币。
被称为“民工城市”的东莞,已发展成国际制造业基地,仅外来民工就超过500万人,相当于本地人口的6倍。据统计,仅东莞市从去年9月至今,缺工人数已经超过20万,尤以技术工人居多。以往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都到东莞打工,如今只有临近的广西、湖南的民工才来这里。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陆学艺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多元化的现状是造成长三角和珠三角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随着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以及中部省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外来工选择面增多,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工人供应充足,部分企业忽视了对员工侍遇的提高,导致人员流动频繁。“打工者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失落情绪,正在进一步演化,这种心态不仅影响到投资者,也影响到了劳动力的市场取向。”
劳动力成本“双刃剑”
劳科所的专家分析,从劳动力供给来看,中国整体上还不会出现“民工荒”问题,但这种局部出现的“民工荒”,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发出了一个预警: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也需要建设和培育,更需要保护。对于企业甚至区域经济来说,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将是必然趋势。不过,地方政府不要单把精力放在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如果单看劳动力成本,中国并不比东南亚一些国家便宜。投资环境、产业配套及政府管理成本,同样是投资成本的构成因素。过去部分劳动力成本太低了,现在的市场变化是一种正常现象。
他分析,目前地方政府要想赢得民工,就要把相当精力放在解决农民工的安置等综合因素上,这个“软环境”包括孩子入学、属地待遇等方面,地方政府应不能只为企业发展营造软环境,否则农民工不来,企业也只能大举外迁。此外,要加强劳工输出省与输入省之间的信息沟通。良好的信息的沟通增强市场的润滑,有利于市场运行的流畅。
而陆学艺认为也要注意到民工返乡所产生的系列问题。在不少农村地区,前几年许多农民外出打工,将田抛荒,大量土地被集中到村委会手中,并被人为分为“口粮田”和“经营田”,口粮田按人头均分,而经营田则采取一年发包一次的方法,想种地的按不同的价格向村委会承租。
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号文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后,农村税费大幅下降,粮食价格也翻了一番多,部分原来出外打工的农民纷纷回乡种田。但许多返乡农民却发现,他们已经无田可种。“目前,村民之间、村民和村委会之间因农田问题引起的纠纷事件不断发生。这个苗头要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