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十几条生命下坠的曲线,引发了席卷全国的加薪潮。社科院专家认为,“中国长期依靠货币超发驱动的泡沫经济,使得劳动力红利被部分抵消,加薪时代提前到来。”
“你加薪了吗?”这成为不少工人近来见面的问候语。而“我要加薪吗?”也成了众多鞋企老板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也得多付钱,否则工人就不在我这儿干了。这意味着成本增加。可利润空间现在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这就是鞋企的无奈。
制鞋业,一个众所周知的利润率已经很低的行业,工资成本增加不仅蚕食利润,并且减少新增资本流动。面对冲击,制鞋业必须做点什么去应对这种局面。
全国上下,“涨”声一片
中国社科院的资料显示,中国农民工的工资在过去10年的*初几年增长了2%至5%,在2004-2007年期间增长大约7%。一份面向欧洲企业家的分析手册指出,2008年至2009年中国的劳动成本已经上涨了10%到15%。但中华全国总工会表示,2009年之前的5年里,近四分之一劳动者的工资没有增加。
不错,近几年工资在上涨,但更要注意到工人的生产力上升得更快,由于前者的加速度小于后者,制造商的单位人工成本实际上未增反降。30年来,中国的工资水平相对于经济产出一直下滑,工人没有从经济繁荣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虽然我国的GDP年增长率约为9%,却没有哪个省的*低工资标准超过当地平均数的40%,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40%属于较高的比值。
现在,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进入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工人享有更大权利为主要特征的,趋势是使工资的上涨超出生产力的增长水平,从而导致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15-24 岁的人口数已经到达顶峰,将稳步下降,40岁以下的工人供给已经减少了两成多。工人减少意味着他们的议价能力增强,加薪潮只是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个侧面而已。
但是,如果把加薪潮完全归咎于劳动力的短缺,那就有点障人耳目。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开出的工资水平远远落后于生活开支的通胀水平以及飙升的房屋价格,现在的调整只是要还原公平,使得合理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
加薪,为鞋企关上一扇门,同时为鞋企打开一扇窗
中国的低工资、低成本时代已经结束,一些中小企业的的成功多年来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可能将这些企业带到崩溃边缘。广州的韩企工商会会长康一植透露,部分韩国玩具企业因顶不住涨薪压力而被迫关了门。但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王庆透露,制造业大多数企业的工资成本只有产值的10%,加薪不值得让人惊慌失措。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他一定给你打开了一扇窗。有媒体指出,目前支撑中国消费市场的是政府消费和城市白领,中国的普通工人阶层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悄然从中国的消费群体中淡出。加薪虽然让鞋企的成本有所上升,但却也为鞋企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加薪意味着消费者腰包里的钱更多了,这有助于促进需求增长,其总体影响应当会是积*的。
近期国内中低收入群体普遍加薪,必将导致广大工薪阶层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高,拉动品牌消费,拉动品牌鞋服持续成长。制鞋是一个市场容量很大、增长很快的行业,尤其是女鞋市场和运动运鞋服市场。本土品牌性价比较高,作为中低档消费主力品种,有望成为消费提升的主要受益者,在中低收入群体普遍加薪拉动的消费热潮中发展。
[next]
加薪,谁说了算
对于工资长期被压低的中国工人来说,现在似乎他们扬眉吐气的时候了,但搞不清楚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狮子开大口”只会落得一拍两散——工厂迁移或倒闭,而工人失业。
加多少才是个合理、可持续的?有工人接受采访的回答很“简单”:“听说深圳富士康的工人加薪加了一倍,有约1000元那么多,我们至少也要加800元……”单以别人加薪幅度来作为自己提出要求的标准是不合情理的,而大幅度的加薪能否持续或让大多数工人受惠,尚未可知。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劳资双方进行谈判时,若有专家作为第三方参与,达成协议的几率更高,专家的参与可以帮助协商出合理的加薪幅度。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罢工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参与起草劳动合同法的常凯建议工人将加薪底目标降在800元以下,双方*终以每月加薪500元达成协议。
如果双方能友好地坐在谈判桌了,那自然更好不过。裕豪箱包是一家皮革企业,每月发工资的前一晚都召开工资议价会:员工参与工资议价,企业管理层制定基本工价,经过商议确定价格。议价工资实行5年了,本地员工一个都没有少,企业每年人员流动小于5%。 总经理朱雅萍说,“多劳多得,难做的活儿工价高,干活‘挑肥拣瘦’的情况少了,企业效率提高了。”
治标,更得治本;瞻前,也要顾后
对于鞋企而言,加薪已成必然之势,也是权宜之计。立足长远发展而言,鞋企未来的路还很漫长。经济在不断增长,但企业却在压低对劳动者的分配,这种经营手法已经行不通了。尤其是中国的代工鞋企,承接了鞋业品牌的生产,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却只享有利润的10%,这样的路已经到了尽头。
鞋企要练好内功,提升创造能力,增强抵抗力,在开发和营销上下功夫,加强研发创新能力以扩大品牌销售,全面提速品牌发展步伐。另一方面,鞋企可以搭建网络营销平台,伸展海外触角,为自己在全球鞋业市场的角逐中谋取有利地位。
设计和销售是鞋企经营“微笑曲线”的两端,而在曲线的中间——生产中也有文章可作,比如进行精益化管理,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毕竟相对日益上涨的工资,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应该更为合算,未尝不是缓解劳动力成本压力的有效方式。今年很多鞋厂存在招工难、开工不足的问题,他们希望通过使用能够减少人工的机器来弥补不足,从而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业内人士预测这也是鞋机今后发展一个方向。
反观裕元集团受全国工厂加薪潮影响不大,工人月薪处于同业高位,集团将部分调整生产力分散至越南及印尼,以控制成本。更多的鞋企可能不一定会向外转移,而是西迁,已经有媒体指出,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组团西迁,使得中西部提前遭遇劳工荒。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预测,未来十年,“西部多数地区将会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常规路径”。
产业升级转型也好,产能区域转移也罢,鞋企必须高瞻远瞩有所作为,方能占据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