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驻华公使艾博晔22日在广州接受《**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瑞典经贸团与中国商务部在刚结束的双边贸易会谈中达成很多共识,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对瑞典在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中的立场很满意。
主张自由贸易
中欧贸易摩擦频频增多,在对中国纺织品、鞋等是否实施配额或惩罚性关税问题上,欧盟各国的意见并非一致。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具贸易保护倾向,而瑞典等北欧国家则力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市场。
艾博晔称,瑞典反对贸易保护,欢迎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例如瑞典家具巨头宜家在中国的采购超过25%,并在欧盟及全球范围内销售,中国有三百多家企业进入了这条供应链,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我们不支持以反倾销、特保等贸易壁垒将中国产品挡在门外,但我们对供货企业在社会责任及环保等方面要求比较高。”艾博晔说。
瑞典政府投资贸易促进署署长贺瑞凯接受本报访问时也表示,指望通过设立配额和提高关税来保护产业“没门”,产业越依赖保护将越可能退出市场竞争。瑞典能形成强大的科技实力,正是得益于一直以来开放的态度。
贺瑞凯说:“配额一定会取消的,因为这违背了自由贸易政策和精神,但何时取消还说不准。”
转移技术更开放
“中国广阔市场和低成本优势*为瑞典公司注重,而瑞典高科技是中国急需引入的产业,这是双赢格局的契合点。”瑞中贸易委员会副主席博尔耶·瑞辛格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广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肖振宇22日在“广州—瑞典经贸交流会”上表示,可以在四个方面加强和瑞典合作:汽车和零配件产业、通信产品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生物制药以及现代服务业(金融、物流和设计)。
不过,一些学者则对此表示了隐忧。广东社科院丁力博士认为,从以往的经验看,中国用市场换技术不一定成功,往往掌握不到核心技术,但市场却已经拱手让给了别人。
对于这种观点,贺瑞凯说:“在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瑞典企业在转移技术方面比一些国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瑞典政府投资贸易促进署中国首席代表陈永岚则认为,中国企业能否获取核心技术取决于他们能否掌握核心资源,即研发人员。*好的例子是华为和中兴在瑞典设立研发机构获得了巨大成功。
根据中国商务部外资司统计,2005年瑞典在中国投资1.1亿美元,约占中国接受外国直接投资(FDI)的0.18%;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瑞进出口总额为57亿美元,不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0.4%。
来源:亚太制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