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皮来源质量无法保证
**,我们来分析一下温州制革业的原皮来源和质量。在温州,除了一些实力超群的大厂外,绝大多数皮革厂的原皮采购于瞿溪牛皮市场。这个市场上的原皮来自全国多个省份,还有许多是从非洲、欧洲、巴西等地进口的。从种类分,有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从板别分,有甜干皮、盐干皮、盐湿皮、冻鲜皮;从牛的年龄和性别分,又可分为犊牛皮、小牛皮、公牛皮、母牛皮和阉牛皮等。所以,温州市场上的皮源复杂,板质差别大,由于经营户的运输贮藏条件大多很恶劣,许多原料皮在被卖到皮革厂之前就已有不同程度地损坏。许多原皮在腌制以前不但皮面、毛囊、皮质已被细菌侵蚀,甚至皮胶原纤维也被拉断。这种原皮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尽力修补受损皮质,遮盖受损粒面。温州皮革加工的*大软肋是水场,原皮处理根本做不到仔细组批,分类对待。在原皮资源日益吃紧的当下,许多工厂能买到原皮就要烧香了,原皮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自然对成革质量有着很大影响。
工艺陈旧 不创新 不变通
这是温州皮革质量做不到**,更无法带动和创造流行趋势的*关键因素。在水场工序中往往已造成皮质损失严重、化料表面沉积、鞣制不透等缺陷。制革专家指出,由于温州属沿海地区,再加上多年制革废水的大量排放,使当地水质发生变化,碱度高,硬度大,无机盐含量高。铁、钙、镁、铜、铬等含量都很高,水质是影响温州皮革质量档次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客观困难,水质问题必须在生产中以合适的化学助剂加以克服。然而,对水场操作的不重视是温州皮革业的老毛病,在温州的水场车间里,生产工艺一年四季均不做变化,以*简单的浸水工序而言,浸水温度全年不做调整,不根据皮批状况调整浸液、加入合适的化料,因此温州皮革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成革空松、扁薄、僵硬,常有乍面,涂层不牢,而且呈现周期性,春、夏季空松的成革比较多,秋冬季乍面的成革比较多。
过分依赖本地鞋厂
就算在温州老板普遍重视的涂饰工段,尽管使用昂贵的设备和优质的化料,但是涂饰工艺千年不变,由于没有出色熟练的技术师傅,大多数工厂甘心一直做*稳妥、*传统的品种,只要能把皮卖给本地鞋厂就可以了。温州鞋业的发达对于温州制革业来说,本来是绝大的好事,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区域内经济链的紧密合作,让温州皮革一直不愁销路。凡事都有两面性,但也因为有了几千家本地鞋厂做靠山,才造成如今温州皮革业产品单调,销售区域狭小,不谋求更长远利益。更让温州皮革尴尬的是,温州本地鞋厂在走得越来越远、规模越做越大以后,都渐渐不再光顾本地皮革了,有段时间甚至出现了“温州鞋厂不用温州皮”的怪现象。温州皮革业的繁荣是不是注定只能依赖鞋业的帮衬呢?
另外,在机械设备方面,笔者曾经专门分析过温州皮革业只重涂饰、轻水场的现状,水场机械设备的陈旧老化,造成了用高档皮化也无法弥补的质量缺陷,这也是影响温州皮革无法做到*好的重要原因。
皮化产品在过去曾经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低档大路货泛滥,这几年由于温州皮化市场已完全对外开放,大量国内外品牌进驻温州,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现在的市场上已经是中高档皮化当道,低档劣质产品越来越少,温州皮革厂的化料使用水平无论是水场还是涂饰,都有了很大提高,皮化产品能对皮革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了。
由于历史原因,温州皮革业内上规模的大厂不多,一批几十人规模的皮革厂才是温州皮革业的大部队。前些年,皮革厂曾在温州遍地开花,兴起了大量只做某一工段加工的作坊式工厂,如蓝湿革加工、水场加工、贴板、挤水伸展、真空干燥、熨平涂饰、套色、轧花等,一台机器一个房间就可以叫“工厂”。这种作坊只对某一工段的产品质量负责,工艺操作分离,工艺的衔接与平衡无从谈起,一张皮被几个作坊倒手才做成成品,其质量可想而知。因此短短两三年内,在原皮紧缺、化工材料价格高涨、更重要的是低档产品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的条件下,这种小作坊已经不见踪影了。近几年来,温州皮革业已经逐渐显露出这样的发展趋势——大型企业在硬件、软件、人才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渐渐走出温州市场;小工厂数量锐减,生存空间萎缩,许多产品结构过于单调、工艺过于老化的企业已备感压力。优胜劣汰的价值规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调整和优化不可避免,也势在必行,未来几年的温州皮革业界相信会继续呈现企业数量压缩、大厂扩充实力的趋势。
新闻来源:北京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