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诱因的交纵连横之下,我国的通胀预期开始走向迷离。
6月份CPI创下6.4%的新高之后,市场传来了CPI见顶的说法。但一系列新诱因让我国通胀预期再次被笼罩在阴霾之中。被推迟的涨价潮,被清空的低价位库存,被拉高的大宗商品价格,都成为了CPI下行的绊脚石。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之前针对食用油的限价令已经解除。这也就意味着食用油企业头上的紧箍咒被卸掉。
7月11日,北京多家大型超市称,已经接到了鲁花花生油的调价函,提价幅度*高近7.6%。随后,杭州当地媒体也报道称,该地超市接到了各个厂商提价的通知,提价幅度为5%—20%不等。大企业提价之后,小企业往往会随后跟上,涨价潮随时可能爆发
无独有偶,奶粉、运动服、月饼等消费品酝酿涨价。李宁公司于近日发布公告称,第四季度鞋产品价格将上涨7.8%,服装将上涨17.9%。安踏、特步、匹克和361度的运动鞋和服装也涨价一到两成。奶粉方面,惠氏、雅培等部分洋奶粉品牌每桶上涨约十几元到二十几元,涨幅在10%左右。
“下半年,政府限价政策普遍放开,被压抑已久的涨价潮随时可能爆发。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国经济必然会承受这些商品涨价的压力。”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一轮商品涨价潮隐现的同时,旧一轮并未结束。商务部的数据显示,7月**周,在上月呼风唤雨的猪肉价格仍然较前一周上涨了2.3%,鲫鱼、鲤鱼和小黄花鱼等分别上涨1.3%、1.3%和0.1%。
“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投放冻肉储备,但由于储备量过少,很难对生猪价格产生多大影响。猪肉回调的空间很小。”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畜牧分析员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新旧两轮商品价格上涨源于巨大的成本压力。“上半年中国加工制造企业还有一些前期进口或库存的相对低价的原材料可供使用,但到二季度后,前期低价库存被耗尽,生产企业将会真正面对更高价格的原辅材料。”陈克新说。
从国际形势来看,大宗商品的价格有不断被拉高的可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周称,美国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临时因素,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将加快。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美联储可能采取新的货币刺激政策。伯南克似乎在暗示QE3为时不远。
“如果美国失业率不断提高,而通胀率又偏低的话,EQ3很可能会出现。按照前两次经验,EQ3一旦出台,势必会大幅度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胀造成不利影响。”民间智库安邦咨询研究员陈业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EQ3出现的预期已经影响到了市场。*新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已经重回95美元以上,黄金价格也再次越过156 0190 2607点关卡。其他大宗商品也有了蓄势待发的势头。
原材料价格再次抬头的同时,企业还不得不继续承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今后,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已经呈不可逆转之势。在国家不断提高*低工资和“民工荒”、“人才荒”的夹击之下,企业不得不支出更多的薪酬才能招到可用之人。
除此之外,我国企业融资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随着银行信贷“紧箍咒”不断收紧,民间借贷开始风生水起。民间借贷的利息不断飙高,不少城市的月息已经从之前的2%、3%飙升到6%。部分企业的利润甚至不够交贷款的利息。
“上述所有因素已经足以对冲翘尾因素下调带来的利好,甚至还有余。短期内,我国物价将高位运行,难以恢复到温和通胀的范围。”陈克新说。他认为,面对高位运行的物价形势,主要对策应当是提高工资,降低大宗商品进口关税,以及借助于人民币升值,从增加收入与减少成本两个方面,降低中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和**物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