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乌克兰本国制鞋企业有500多家,各类鞋的市场容量为1.5~1.7亿双/ 年。2005年1~11月,乌克兰出口鞋864.5万双,价值6370万美元;进口鞋1.34亿双,价值2.41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各种鞋类占其进口量的很大份额。
乌克兰企业曾试图对原产于中国的鞋类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但由于以前许多中国鞋类产品是通过“灰色清关”的方式进口到乌克兰的,所以难以找到真凭实据,反倾销调查*后无果而终。
目前,乌克兰海关加大了监管力度,中国生产的鞋大部分是通过正规渠道报关进口的。为此,中国制鞋企业一定要对乌克兰制鞋企业可能发起的新一轮反倾销调查有所防备,未雨绸缪。
据官方统计,2005年1~11月,乌克兰进口鞋1.34亿双,是2004年全年的26倍。这一统计结果显示,乌克兰政府为使鞋类进口规范化、透明化的努力已经奏效。
乌克兰政府规范鞋类进口的措施主要有:(1)下调进口关税,将原来25%优惠税和30%全额税一律降至10%;(2)2005年1~10月,乌克兰海关对进口鞋类产品的报关采取“风险限额”,且在制定“风险限额”时听取进口商的意见,限额制定偏低。上述两项措施的实施使出口商不必再冒风险“灰色清关”,是鞋类进口统计数字激增的原因。
2005年10月,在乌克兰民族制鞋企业的呼吁下,乌克兰海关取消了“风险限额”报关的办法,改为询价制,使进口鞋类的报关价值更接近实际。
中国鞋类产品再乌克兰鞋类进口中占有很大份额。部分乌克兰制鞋企业在中国进行加工,部分经销商为扩大经营品种直接从中国采购。
据官方统计,2005年,乌克兰制鞋业的生产规模从2156 0190 2607万双/年降至1890万双/年。乌克兰大型制鞋企业的生产形式主要是来料加工。业内人士认为,订单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因为西方的客户更愿意把订单下给各方面条件都优于乌克兰的中国制鞋企业。为此,2006年1月21日,乌克兰政府颁布了一项法令,以扶植本国企业扩大来料加工业务。在来料加工材料清单中包括有生皮、皮毛、鞋的组件辅料等。
特别应引起我国企业警惕的是,目前乌克兰企业很容易收集的相关证据。乌克兰制鞋企业、皮毛革制品企业联合会“Укркожобувьпром旗下包括42家企业,鞋产量占乌克兰总产量的40%。现在该联合会完全有能力发起针对中国、叙利亚、土耳其等国的进口鞋类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企业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的准备。
来源:安徽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