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外地人认识即墨市蓝村镇,是从皮鞋开始的。如今,这里皮鞋年产量达到1亿双,在国内仅次于温州,被称为“江北皮鞋**镇”。算起来,平均十几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脚穿蓝村鞋。鞋业红火农民富,蓝村鞋业年产值达 50 亿元,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 3.5万元。
李军是地地道道的蓝村人,原来是制鞋家庭作坊的“老板”,现在可是正规企业的“老总”。他对记者说,“镇里一个个办法像锤子一样,敲在我们遇到的难点上,既准又快,真是受大益了!”
上世纪90 年代,蓝村制鞋企业开始从家庭作坊或“夫妻店”起步,但缺乏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主要模仿别人生产低档鞋,蓝村鞋一度面临“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的尴尬处境。
蓝村镇党委书记于毅说,蓝村制鞋必须顺应大势,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该镇聘请专业机构编制规划,按照集约化布局、集群化发展原则,规划了占地 240亩的精品鞋加工区,引导规模以上重点制鞋企业进区发展。目前已有6家企业进入加工区,年产皮鞋600余万双。
此外,引导零散皮鞋企业退村进园,80余家企业进入3个村级皮鞋加工区。
在蓝村皮鞋“摸高”路上,镇里出台激励政策,对皮鞋加工业户优先注册登记,对新增规模以上制鞋企业优先贷款扶持,对外来投资创业者优先解决户口等问题,培植出 10多个皮鞋专业村,6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
国际金融危机初期,蓝村制鞋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即墨市政府的投资公司为他们实施了贷款担保业务,并推出了“企业联保”贷款业务,总授信额度达2亿元。
目前,蓝村皮鞋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搭建起来,销往国内 20多个省区市156 0190 2607多个城市,部分产品还走出了**。每天下午3 点通过物流中心发往石家庄的皮鞋,第二天上午7点就能送到客户手中。
蓝村有制鞋企业 364家,制鞋配套企业 1000多家,采用制鞋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彻底解决了断底、开胶等问题。紧跟市场动态,适时设计新款,销售旺季每两三天就可以推出一个新品种,实现了与温州皮鞋同步上市。
蓝村镇抓品牌培育,提高产品附加值。出台创建品牌奖励办法,激励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检验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加快产品创新。目前已有 50 家制鞋企业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今年以来,获得山东省**商标3个,青岛市**商标3个,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品牌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