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永灵看来,浙商单枪匹马在非洲投资需要**的勇气,当地社会缺乏对中国民企的认可,给他们的压力很大。
非洲到底有什么商机?
“去非洲看看吧,你就有答案了。”“东非鞋王”蓝迪工业园董事长季永灵告诉《浙商》记者,非洲面临诸多挑战,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非洲有十几个国家比中国富裕:北非有石油,各国更富裕一些,适合中高档产品;南非的经济水平相当于西欧。中国商人这几年淘金主要是去西非和东非。
在“地球的大伤疤”——东非大裂谷的东边坐落了包括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0个东非国家。不管是地貌人文景观,还是自然资源,东非都呈现了无可比拟的魅力。
转战非洲
在商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营销案例:两个人带着鞋子去非洲推销,当看到非洲人都不穿鞋子后,其中一个人失望而归,而另一个人则兴奋异常:“如果让每个非洲人都穿上鞋子,那市场就太大了!”季永灵就是这样一个抱着积*心态开拓市场的人,他不仅在非洲成功卖出了七八千万双鞋,还在东非建立了*大的工业园专门生产鞋子。
“相比欧洲已经成熟的商业市场,非洲那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更让我着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侨乡青田出现了一股狂热的出国潮。季永灵搭上了出国热潮的班车,先来到了南美洲发展,后来辗转法国、意大利等国,主要以经营外贸服装、中餐饮为主。2000年左右,季永灵开始将生意的触角从欧洲延伸到了非洲。
当时在法国做服装贸易的他到非洲的**站便选在了喀麦隆,原本抱着吃“螃蟹的心态”带一批货过去看看,没想到带过去的法国风服装全部都被抢光了。冷静分析原因后,季永灵发现:“喀麦隆原先是法国的殖民地,当地人深受法国风影响,很多事情都仍以法国为风向标。”想到这一点,季永灵激动了。他告诉《浙商》记者,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非洲很多地方以前都是英法殖民地,独立后这些国家也不再单纯地封闭自守了,他们会有意去追寻或模仿英法等国。换句话说,非洲人的消费观念可供开发和挖掘的潜力太大了,因为他们主动去接轨世界了。
这之后,季永灵就开始频繁地来往于欧非两大洲,除了喀麦隆,他还把服装贸易带去了乌干达、坦桑尼亚、塞内加尔等国,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验证了他当初的推断。“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非洲的生意太好做了。”季永灵介绍,非洲大部分常年恒温,基本只有夏天。哪怕欧洲夏末即将过季的衣服,他也敢大量囤货,因为他知道非洲那边有源源不竭的需求。“利润还非常高。”那几年,季永灵开始尝到了非洲市场的甜头。
非洲很多是农业国家,制造业基本没有。“在多年的市场考察后,季永灵开始向实体经济转型。2006年,他在乌干达投资了蓝迪工业园,建立了**家工厂生产鞋。
树立行业规范
乌干达总体贫困落后,几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非常需要外国投资。“刚开始,我也是边做边摸索。”转型实体经济的季永灵刚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成本控制很重要。”在非洲,劳动力成本非常低,这也是办厂有利可图的重要因素。季永灵告诉《浙商》记者,他在乌干达的工厂雇佣的非洲工人月工资是100-120美元,而这一收入远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因为非洲人不去工厂工作,就只有在家务农。
同时,季永灵也不断研发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保证生产流水线在东非的**地位。随着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季永灵就地取材,运用废品回收再利用,他在东非建立了一条原料生产线、成品生产线、废品回收二次生产车间等整套成熟的生产线。
美丽而广阔的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一旦有难以抉择的时候,季永灵都会来到湖边慢走,清润气息的风迎面拂来,能带给他更深层次的思考。
“控制行业话语权。”季永灵有了更大的发展蓝图。2007年,他果断并购了一家黎巴嫩人的鞋厂。同时,为了抑制华人之间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季永灵随后又高价收购了一家华人工厂。随着规模日趋扩大,“东非鞋王”的霸气日益外露。至今,他旗下总共有10余家工厂,遍布乌干达、坦桑尼亚、塞内加尔等国,日生产25万双鞋。
“都能销售出去吗?是否有库存积压?”《浙商》记者问。
非洲是百业待兴,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季永灵解释道,他的鞋以销往东非为主,工厂的所有机器一年下来都没有停过。
鞋王的担忧
东非这块淘金热土,也吸引了不少央企前来掘金。乌干达的阿尔伯特湖盆地,是非洲陆上油气资源前景*佳的盆地之一。继在尼日利亚建立**个布点后,中海油又在这里建立了非洲第二布点,预计全盆地的石油产量将超过20万桶/天。
“东非的自然资源太丰富了,简直就是个大聚宝盆。”东非大裂谷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这些裂谷带的湖泊,水色湛蓝,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等都在这里栖息。其背后都是可供开发的经济资源,中国央企的入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央企有国家财政的扶持,在非洲的投资自然是大手笔。”在季永灵看来,浙商单枪匹马在非洲投资需要**的勇气和压力,除了有来自央企的攻城略地压力,还有当地社会的压力,国外媒体对中国企业的态度也颇为严苛。“做得越大,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去东非投资,要格外注意一点,资金**要充足。”季永灵告诉《浙商》记者,在东非切忌向当地的国外银行贷款,因为他们年息高达14%,加上律师合同的费用,总费用非常大。
现在,季永灵又有了新的目标,东非各国正在迅速发展,基建需求大。“建材将是企业另一个新的经济爆发点。”目前,季永灵在乌干达的蓝迪工业园内开辟了新的建材生产车间,预计明年三月份完工后,就可正式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