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以下简称“台湾制鞋公会”)一行25人的经贸考察团,利用参展鞋博会之机,走访了
台资工厂管理遇困惑
台湾制鞋公会理事、青出联谊会会长吴坤正,已经是第三次来参加鞋博会。他告诉记者,其实现在不少台湾的制鞋企业都在大陆开办工厂,“在大陆的这些台资厂里,我们也遇到很多管理上的问题,这次是带着问题来交流的”。
“问一下这里有没有WIFI,我们就在这里上上微博,不走了!”走进三六一度职工之家的员工电影院里,在非常舒服的座椅上一坐,宏凯鞋业总监王伯轩开玩笑地对大伙说道。
三六一度公司带给他们的震撼远远不止一个电影院。考察团一行看到,宽敞的
来泉考察同行寻良策
在这次的考察团成员中,台湾制鞋公会、青出联谊会的会员占据了绝大部分,不少人的年龄都只有二三十岁,他们是台湾的“创二代”,这样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艳羡不已。不少人开玩笑地对带领参观的三六一度副总侯朝辉表示:“你们招人吗?我想来!”侯朝辉在交流时提到的95%的员工返厂率更让不少台湾同行频频点头赞叹。
“怎么管理现在的‘80后’、‘90后’员工?怎么更好地留住员工?我们很头疼,也做了很多制度上的尝试。这次来参观泉州企业,就是想向泉州的同行学习一下如何更好地做好企业文化管理。”吴坤正说,像图书馆、阅读室之类的设施,有些台资企业也有,但规模不大,软硬件条件都不够好,还存在很大的改进提高空间。
“泉州的制鞋企业,已经从为员工提供物质等福利,提升到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层面,这点尤为不易。”台湾制鞋公会名誉理事林昭杰说,这10多年来他经常和泉州制鞋同行一起交流,“我见证了泉州制鞋业这些年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以前,台湾企业可能在不少方面**,但现在反过来,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向泉州的企业学习了!”
感觉泉商思维更开阔
在木林森刚刚落成的总部大厦的产品展示区内,台湾考察团看到了上千款的男、女
吴坤正则表示:“台湾很多企业都是小而美,大陆的企业更多地追求大而全,各有各的优点,但懂得开拓并能够把控好品牌的发展,这种精神无疑很值得学习。”
考察团成员不仅仅注意到了泉州企业在延伸产品线的拓展性思维,也对各企业的国际化步伐非常关注。“现在国际品牌正在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泉州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又有什么策略?”在三六一度,担任青出联谊会副会长一职的王伯轩就抛出了这个问题。
侯朝辉认为,三六一度的品牌发展从注重生产力、渠道力、影响力到目前致力于提升产品力,有着清晰的规划。“目前大陆的鞋业市场还很大,我们会继续拓展。但也有不少国际代理商联系过我们,如果合作的模式可行,也会渐渐地走向这条路。”
各有所长择题取经
考察团一行发现,泉州鞋企在产业升级方面的努力一点也不输给台湾同行。在恒泰鸿伟,董事长苏文滨介绍,公司长期为国外女鞋做代工,“别人做的
在嘉泰鞋业,考察团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塑胶从一条条流水线中“淌”了出来,并被运用制作到各类
考察团成员、六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俊宏说:“台湾鞋业发展早,基础比较扎实,但泉州企业懂得市场的方向在哪里,敢于主动地对企业做出升级换代的调整,这些都是我非常想学习的地方。”他透露,公司在东莞也设了厂,并且也已经进入电子商务,可是在品牌和市场方面缺乏经验,这次就是想来“取经”的。
“生产管理的有些方面,台资企业可能比大陆企业做得还要更精细,更到位。但是在升级战略上,泉州企业的很多思路值得借鉴。”吴坤正表示,台湾制鞋企业尽管比大陆发展得早,但目前很多还停留在做OEM(贴牌加工)上,错过了做自主品牌、进军大陆市场的机会,“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台资企业如何升级换代,进一步发展也是摆在制鞋产业面前的课题,我们很需要跟泉州的企业多多交流,学习借鉴这边的经验和精神”。